“这么晚出门活该被打”“拒绝就是原罪”深夜加班结束后 , 走夜路回家的女孩被指责“谁让你大晚上出门的?”;
......这些犯罪行为 , 原本并非针对某一性别的犯罪 。 但是当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时 , 便成为了他们宣泄不满和负面情绪的“错位承担者” 。 更有甚者 , 即便女性明确地拒绝无理的要求 , 也会被解读为欲拒还迎 。 网络上存在不少营销号 , 一直在刻意模糊女性“拒绝”的界线 。 “女孩子要说不要就是要”
“男孩子要脸皮厚 , 没有女孩追不到”
在这种霸道思想下 , 哪怕说了“不可以” , 还是会被捂嘴 。 而这些煽动性发言 , 最终也变向了刺伤女孩的匕首 。 最后 。 极端暴力案件频出的当下 , 网络上仍常有男性发问:“我实在不懂她们在恐惧什么?这不就是小概率事件吗?”真的是她们过于杞人忧天了吗?这一点 , 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能理解:有人不允许你说拒绝 , 不然就要伤害你 。 可你还是勇敢地说了拒绝 。 结果 , 有很多人非但没帮你说话 , 还反过来跟你说:不拒绝不就不会被打了么?任何一件小概率事件一旦被随机投射到了某个人身上 , 就成为了100%的不幸 。 正是这些重复上演的“小概率施暴事件” , 不断地加重本就笼罩在女性身上的阴霾 。 所以千千万万的女孩们才会感觉到:她是不幸的我 , 我是幸运的她 。
【比唐山打人事件更可怕!这一次,她却上不了热搜】在此并不是指责所有的男性 , 更不是说所有的男性都是施暴者 。 我们都知道 , 罪恶无关性别 。 真正的平等 , 也还需要时间去实现 。 此时此刻 , 我们真正感到遗憾的其实是:连“不安全感”这一点 , 至今都还没能被完全地共情和理解 。
推荐阅读
- 16年花了我2W!一父亲网上吐槽女儿却被骂,聊天记录全扒光了
- 三个摧花狂魔却被无罪释放?1999年白富美被人奸杀,7年后变成干尸
- 留学女孩自拍“绑架”视频勒索父母,让父母转账100万,引人深思
- 因在家不受待见,12岁的侄女喝了农药,穿着姐姐的漂亮衣服去世了
- 女孩长相奇特家人不安,确诊后天塌了,妈妈离家奶奶成唯一依靠
- 32岁农村小伙,相亲十余次均被拒绝,二婚女孩都瞧不上他
- 浙江杭州,男子在水里跟女子嬉戏玩闹,不断将其按进水中
- 案件 上海13岁女孩彻夜未归,父亲检查手机质问:2400是什么意思
- 亲戚同时给小伙介绍3个相亲对象,小伙左右为难:哪个都不敢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