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拍照来让海水变得蓝色 , 例如天气晴好的夏季或者是日出日落前后选择合适的角度按下快门往往就能看到蓝色的大海了 。
乘着早晨气温不高 , 赶紧四处走走:在酒店一层户外有一个显眼的白色尖顶建筑 , 大家都很眼熟了吧 , 未来绝对是酒店里的一个热门打卡点了
作为度假酒店 室外池肯定是要有的 , 因为当时室外池正在维护没有换水所以水是绿色的
从酒店里可以直接下到沙滩 , 不需要从外面绕一大圈 。 其实在酒店附近还有多处沙滩 , 有野沙滩也有开放经营性沙滩(不收门票的 , 只是有经营性活水上活动) 。
在室外随处可见石墙 , 石头也是在沿海渔村中常见的建筑材料——旧时渔民贫苦 , 无力购买传统的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使用石头建房 。
酒店的室内泳池和健身房都是天光泳池 , 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室内 , 充足的光照让人心旷神怡 。
来酒店吃什么?酒店一共有两家餐厅中餐厅悦厨和全日餐厅食光 。 在中餐厅一隅有件非常有特色的艺术品——鱼跃 , 设计者把旧渔船上的木材切割成小木块 , 拼成了一条鲸鱼跃出水面的画面 , 而用来固定这些木块的线就成空中滴落的水花 。 象山沿海也确实可以看到鲸鱼 , 去年年底当地拯救搁浅的抹香鲸的故事大家也都听说过吧 。
中餐厅无论是散台还是包厢都使用了木地板 , 点缀以蓝色立面和家具 , 散台位吊灯的造型都是参考了渔灯的造型
中餐厅的主厨是象山人 , 主打的也是象山本地的海鲜 , 并融合吸收了其他菜系的特点针对现代人的饮食爱好予以了一定的改进创新 。 例如这道羊肚菌海鲜狮子头 , 就是仿照了经典淮扬菜狮子头的做法 , 选用象山本地特产的马鲛鱼做成鱼肉丸在里面加了马蹄和虾 , 吃起来的时候保持了一定的爽脆口感 , 不像是全部用鱼肉做的软踏踏没有嚼劲;佐以羊肚菌和高汤 , 将山珍和海味完美搭配 。
这道红蒸梅童鱼 , 选用足2两的新鲜梅童鱼 , 既保留了鱼肉细腻的口感 , 又能完美的去除鱼肉的腥味 , 绝对是懂行老饕的心头好 , 也更容易让对鱼腥味敏感的人接受 。
全日餐厅在风格上延续了大堂的设计风格 , 融合了象山不少本地的元素 。 在早餐时 , 可以吃到黄鱼馄饨、麦饼筒、海鲜面疙瘩、米馒头等极具本地特色的早点 。
在餐厅里的面档在中午也是营业的 , 能够为住客提供方便快捷且价格实惠的中餐选择 。 尤其是海鲜面 , 参照了象山石浦的海鲜面经营模式 , 自助选料想吃什么加什么 。 只要你胃口好来 , 一碗超级霸王海鲜面一饱口福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家度假酒店 , 亲子娱乐项目是必不可少的 , 除了之前提到的沙滩、泳池以外 , 目前酒店有一个小的儿童乐园已经开放 , 另外还有一个2000平的尊蓝儿童乐园正在施工中 , 同样的酒店还有11间主题亲子房也即将开放 。
在酒店里我还体验了一次象山石浦的鱼拓活动 , 这是一项从中国传统艺术碑拓得到灵感而衍生的非遗技艺 , 起源于宋代 。 在清代时期 , 鱼拓这种技法就已经在象山石浦等靠海一带出现 , 传说每当逢年过节 , 渔民将新鲜捕获的鱼涂上黑色的墨鱼汁 , 按压在红纸上拓出鱼的外形和鱼鳞纹路 , 正反鱼面轴对称贴于门窗上 , 象征着年年有余 , 表达渔民淳朴美好的祈愿 。
鱼拓绝对是一个一看就会 , 一学就废的活动——老师示范的时候看着很简单 , 但是自己体验的时候却发现没这么简单 , 反正我是不好意思把我的作品发上来的 。
除了在酒店里的活动 , 附近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在酒店2公里外就是亚帆中心 , 杭州亚运会的帆船帆板项目就将在这里举办 , 在亚运会结束以后这里会对公众开放 。 想要提前进去 , 可以购买帆船出海巡航的项目 , 体验和三亚的游艇出海完全不同 。
蓝天白云、温柔的海风和岸边绚丽的色彩 , 充满温度的文字 , 让这里充满了文艺的色彩 , 哪怕是还没开放 , 这里已经是非常热门的打卡点了 。
除了酒店门口的沙滩以外 , 松兰山景区内还有东沙和南沙两块传统沙滩 , 其中东沙滩是松兰山沙滩中的王者 , 长900米 , 宽200米 , 面积约15万平方米 , 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陆岸沙滩 。 海湾平均水深1.4米 , 沙泥质底 , 水清浪静 , 是个理想的海上活动场所 。 可以考虑租景区里的小电动车前往 , 沿海公路一路上的风景都非常不错 , 而且还为方便游客拍照还专门设置了多处景观台和停车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