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梅核气医案、配方
梅核气类似西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或咽异感症 , 如有梅核塞于咽喉 , 咯之不出 , 咽之不下故名其病与七情郁结 , 气机不利有关 。以妇女为多见 。其临床特点如何梦瑶所述:“咽喉中有物不能吞吐 , 如毛刺 , 如絮、如梅核 。”西医学称此病为咽喉神经官能症 。此病病程长 , 多见于女性 。
本病是由郁怒、思虑、恶哀、忧悉等情志因素 , 致肝气郁结 。
肝经经脉上行于咽喉 , 情志抑郁则伤肝 , 以致肝郁气滞 , 经络之气不舒 , 随经上逆 , 结于咽喉 , 故有如梅核之气而无其形 , 肝病及脾 , 以致肝郁脾滞 , 津液不得输布 , 积聚成痰 , 痰气循经互结于咽喉 , 故咽喉中如物梗阻 , 咯之不出 , 吞之不下肝喜条达而恶抑那 , 故其症状 , 每随情志之波动而变化 , 时轻时重 。其基本病机为痰气交阻 , 凝结于咽喉部所致 。治以疏肝解郁 , 理气化痰 , 方以小柴胡汤治疗 。
【小柴胡汤加减治梅核气医案、配方】【临床应用】
陆氏34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梅核气3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柴胡、姜半夏、黄苓、党参、厚朴各10g , 生甘草5g , 百合30g , 大枣4枚 。每疗程7剂 , 每日1剂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24例 , 减轻6例 。
【病案举例】
1.周某 , 女 , 48岁 , 1993年10月20日诊咽中似有梅核梗阻 , 吞之不入 , 吐之不出 , 已半年余 , 中西药间断治疗至今未愈 , 疑惑颇多 。患者多郁少欢 , 胸院不畅 , 咽后壁干红脉弦细夹滑 , 苔薄 , 舌红少津 。经五官科会诊、胸透等检查 , 无器质性病变 。遂辨属梅核气 , 痰气郁结型 。施于小柴胡汤去生姜 , 加厚朴、百合为方 , 14剂而愈 。
按:因痰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梅核气者 , 治宜调气、化痰 。由于本病多与情志有关 , 故调气又宜调肝小柴胡汤虽为伤寒表里和解之剂 , 但方药有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化痰、辛通气机之效 。与本病方证相切 。又选加厚朴 , 以增调气、化痰、畅气机之用因本病多迁延 , 常有郁热损阴之变 , 故选加百合养阴调气由于药证合拍 , 故疗效满意 。
2.刘某 , 女 , 40岁 , 工人 。1990年5月16日诊患者于3月前因情志不遂而发病 , 初起咽部不适 , 继之如有物阻 , 咯吐不出 , 咽之不下 , 时有疼痛 , 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经用消炎、润喉等药物治疗乏效 。耳鼻喉科检查诊为:咽喉异症 。舌质红、苔薄黄 , 寸口脉弦数 。辨证为肝气不舒 , 郁而化火 , 痰气交阻 , 蕴结于咽喉 。治宜疏理气机 , 解郁化痰 。处方:柴胡10g , 黄芩15 , 半夏10g , 厚朴10g , 茯苓15g , 苏子10g , 元参15g , 银花20g , 连翘20g , 麦冬15g , 桔梗10g , 陈皮10g , 甘草6g 。每日1剂 , 水煎早晚分服上方服5剂后诸证减轻 , 守方继服3剂症状悉除而痊愈 。
按:咽喉异感症属中医学“梅核气”范畴 , 多由情志不遂 , 郁而化火 , 痰气交阻 , 蕴结于咽喉所致 。故取小柴胡汤舒肝解郁以治其本 , 方中将人参改元参 , 配麦冬以滋阴降火;加川朴、茯苓、苏子、陈皮理气化痰;银花、连翘、桔梗清咽部蕴结之火 。药后收效较佳 。
3.杨某 , 女 , 58岁 , 工人 , 1992年4月27日就诊 。患者3月前因与家人闹矛盾而出现咽堵、胸闷、两肋作胀 , 并累及胃脘部胀满 , 不欲饮食 , 伴嗳气、打嗝、口苦 。自用舒肝丸无效 。查:咽部正常 , 间接喉镜下正常 , 吞水音图检查均为正常 , 舌苔白腻 , 脉弦数 。证属肝气郁阻少阳 , 气液转输不利 , 致使咽喉不利 , 治拟疏解少阳 , 调气开郁 。药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旋覆花、代赫石、郁金、香附各10g , 茯苓12g , 甘草6g , 生姜3片 , 每日1剂 。
服用4剂 , 咽堵好转 , 胃部症状减轻 , 唯有口干感 , 原方加麦冬15g , 继服4剂 , 咽部症状全部消失 。
按:此症属中医学梅核气范畴 , 认为此病于肝 , 可出现肝气上逆、肝胃不和 , 气郁痰结 , 阴虚火旺等症 , 故可从“气”“痰”着手治疗 。而此案据临床症状从少阳入手 , 并取速效 , 值得同道共商 。
推荐阅读
- 小柴胡汤加减治眼底出血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咽炎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变应性鼻炎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大疱性鼓膜炎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突发性耳聋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银屑病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斑秃医案、配方
- 小柴胡汤加减治慢性荨麻疹医案、配方
- 爱喝香浓牛奶的人小心肥死 四招选购安全牛奶饮品
- 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小龙虾的食用误区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