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品秋色,诗意成心河

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品秋色,诗意成心河

文章图片

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品秋色,诗意成心河

文章图片

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品秋色,诗意成心河

文章图片

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品秋色,诗意成心河


这是一个秋日的傍晚 , 我怀一份闲情 , 在小桥流水之畔 , 写下这些文字 , 我或是斜倚雕栏而冥想 , 我或是望水凝思而出神 , 一杯茶盏里是碧螺春的香味 , 那杯是江南的杯 , 那椅是江南的椅 , 那水也自是江南的水 , 那桥也自是江南的桥 , 就如此闲置着灵魂 , 也放飞着灵魂 , 只在这江南水乡的云崖畔恣意成纵……
秋意姑苏情 , 来在苏州几日 , 在园林、寺宇间流连忘返 , 虽也悦目却也辛劳 , 脚步奔波在时光的尘埃里 , 虽也欣然却也匆匆然 , 于是暂把脚步放缓 , 选一地 , 择一景 , 可闲可观 , 可静可喧 , 何处也?

七里山塘 , 首选 。
在今日之苏州 , 若是百里挑一地选出一幅能真正代表姑苏情韵的画面 , 当不是那座古塔 , 也不是那些园林 , 而是一条非常典型的水巷 , 那就是陪伴我写下这些文字的美丽的七里山塘 。
说起七里山塘 , 有着太多的姑苏底蕴 。 七里山塘 , 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山塘街 , 它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 , 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 全长3600米 , 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 城内水港交错 , 街衢纵横 , 晚唐诗人杜荀鹤那一句“君到姑苏见 , 人家尽枕河 。 ”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雅士?也不知醉倒了多少时光?而七里山塘是这“尽枕河”的典型代表 , 山塘街更被人们赞为“姑苏第一名街” 。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 , 名胜山塘街 , 为何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我们不妨普及一下知识 。
【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品秋色,诗意成心河】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 , 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 , 而最重要的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 , 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 。 上任不久 , 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 , 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 , 水路不通 , 回衙后 , 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 , 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 , 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 。 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 , 西至虎丘望山桥 , 长约7里 , 故有“七里山塘到虎丘”的俗称 。
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 , 河塘旁筑堤 , 即山塘街 。 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 , 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 , 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 。 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 , 他离任后 , 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 , 还修建了白公祠 , 以作纪念 。

知晓了这并不长的七里山塘的来意 , 那剩下的就是抒胸臆的时候了 。
从“最是红尘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 , 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止 , 短短七里却沉淀着数千年的美梦!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山塘街 , 你有没有留意过 , 那些横跨山塘河的石桥?这可是如今网红打卡的地方 。
如今的山塘街架有并不算古老的新民桥 , 同时更多的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的星桥、山塘桥、通贵桥、望山桥、普济桥、半塘桥等一共十五座古石桥 。 晚上或是站在石桥上看河岸两边 , 或是泛舟于小河中 , 从石桥下穿过 , 有着与历史交错的感觉 , 桥上船上 , 看景如景 , 而当夜色降临时 , 这桥两边的红灯笼也会点亮 , 既点亮了这小桥流水 , 也点亮了姑苏情怀 , 桥上船上 , 如景入景 。

说到山塘街的历史 , 不能不提与《红楼梦》的渊源 。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晓 , 《红楼梦》的起笔就是从苏州阊门写起的 。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这样写道:“当年地陷东南 , 东南有个姑苏城 , 阊门外有条十里长街 ,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 , 然后写门外的十里街 , 再一点一点推出了人物 , 展开了情节 。
而开篇里写到的阊门外十里街 , 就是指水陆并行的山塘街 。
在山塘街上有诸多的古寺、古祠、古牌坊、古会馆……这些古建筑 , 雕镂着江南的韵味 , 古色古香中全是烟雨的情怀 , 既有着千年岁月流转的沧桑 , 却也支撑着姑苏半塘的传说 , 陈圆圆、董小宛等 , 都装点进了山塘的江南婉约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