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认为理性是崇高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应该被它带入深渊


卢梭认为理性是崇高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应该被它带入深渊


文章图片


卢梭认为理性是崇高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应该被它带入深渊


文章图片


卢梭认为理性是崇高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应该被它带入深渊


文章图片


在卢梭看来 , 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 是人类具有主观上的欲望和能力 , 去实现自我完善 。
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与身俱来 , 而这种能力之所以存在 , 就是为了生存 , 继而生活 。
这种能力像是一粒种子 , 在外界环境的帮助下不断成长 , 并帮助除它自身之外的 , 其它能力的增强 。



在自然状态下 , 人类的欲望不会超过生理需求 , 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 比如捕猎时遭受猛兽的攻击 , 或是深水中的鱼儿 , 令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等 。
为了生存 , 人类不可避免地绞尽脑汁 , 以承受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 。
而自我完善的能力 , 正是在人类对抗压力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 并激发其它能力的发展——人类智力的发展 。



以人类对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例 , 这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也就令人类在原有的基础上 , 获得了更多的满足 。
这一切看似可喜的进步与发展 , 在卢梭的眼中却不然 。
他认为 , 人类独有的这一自我完善能力 , 虽然能激发其它能力的发展 , 却也是人类逐步走向痛苦深渊的症结所在 。



他说:“正是这一能力在时间的长河中 , 将人类从自然状态中拖拽出来 , 使人类不能再过上安静、单纯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一能力在几个世纪 , 为人类孵化了所有的理智和错误、所有的罪恶与道德 。
久而久之 , 将人类变成了只会奴役自身和他人 , 只会同大自然对抗的魔鬼这对我们而言 , 该是多么的可悲!” 。



显然 , 自我完善的能力 , 把人类送入了所谓的文明时代 , 却也衍生出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对立 。
在这一状态中的人 , 由于生理上的不同 , 个体的发展显现出了差异 , 有的人甚至还停留在自然状态中 , 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 从而人类不再具有天然的自由 。
十八世纪是高举理性旗帜的时代 , 理性使人们摆脱愚昧 , 解放思想 , 但卢梭却看到了理性背后潜藏的危机 。 当然 , 卢梭并非不承认理性的重要性 。



在卢梭的描述中 , 自然状态下的人是没有理性的 , 随着自我完善能力的发展 ,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理性便在文明这片土地上萌芽并生长 。
自然状态下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 但在文明状态下一旦形成道德观念 , 便有了善恶之分 。
卢梭认为 , 理性是区分善恶的唯一标准 。 他在《爱弥儿》中谈到:“良心使我们推崇善良讨厌邪恶 , 它虽然不依存理性 , 但要是没有了理性 , 良心的发展就此止步” 。



换言之 , 理性在人的生存和生活中 ,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事实上 , 因理性而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无可替代 。
卢梭认为 , 理性只应当是人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 它是崇高的 。
【卢梭认为理性是崇高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不应该被它带入深渊】但是在现实社会中 , 理性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用以谋取利益的工具 , 这是卢梭所不能接受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