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为何有人说在西藏的无人区,夜晚不要住在车内?真的很有必要!

露营|为何有人说在西藏的无人区,夜晚不要住在车内?真的很有必要!

文章图片

露营|为何有人说在西藏的无人区,夜晚不要住在车内?真的很有必要!

文章图片

露营|为何有人说在西藏的无人区,夜晚不要住在车内?真的很有必要!

文章图片

露营|为何有人说在西藏的无人区,夜晚不要住在车内?真的很有必要!

从古至今 , 有无数的老话和谚语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 , 就是人要听劝 。 如“前人之鉴 , 后者之师” , 是说要以一颗谦逊的心 , 从前辈们的实例中得到经验教训 。 再如“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看到不对劲就战术性撤退 , 才是眼明心亮的豪杰 。
代入到其中就是言辞恳切地劝告大家 , 不要夜晚在西藏的无人区住在车里 , 定是很多九死一生 , 侥幸捡回一条命的跨越无人区前辈们的忠告之言 。

犹记得 , 大约在十年前左右 , 冒险题材的旅行类散文十分受读者欢迎 , 主题大约都差不多 , 就是不停地将“世界那么大 , 你得去看看”、“生活不能光有眼前的苟且 , 还得去追寻诗和远方的田野”等让人一看就心潮澎湃的浪漫小词 , 换各种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 但具体去看世界的路上会经历什么千难万险 , 他们总会用运气、好人多等小概率事件来含糊而过 。
这一定程度上就是幸存者偏差了 , 毕竟只有能回来的人才可以出书立传来讲述旅途的精彩 , 而那些搁在无人区再也回不来的人 , 看到的无人区就定不会风景如画 , 而是险象环生了 。
就像多年前一部热门影视剧《血色浪漫》里要刻画一个不拘放纵爱自由的浪子形象 , 就让主角钟跃民在结尾开着车去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了 。

这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结局 , 大家可以觉得钟跃民浪荡一圈后装了一肚子的故事回来 , 也可以认为他就不幸留在无人区了 , 毕竟他再实力强劲 , 也强不过西藏无人区变化莫测的自然天气、强不过流沙、也强不过野狼与灰熊 。
生活不是电视剧 , 咱们也自认为没有运气光环护体 , 所以不是跨越一趟无人区是人生头等重要的大事 , 能不去就别去 , 祖国大好河山 , 多得是安全且美丽的景色能陶冶情操 。 假使非要去 , 也要安排好行程 , 不要在无人区的夜晚于车里过夜 。
核心原因 , 无非就是安全俩字 。 首先西藏无人区面积很大 , 足足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里 , 除了像可可西里、那曲等几个知名的无人区以外 , 还有无数隐藏在由青海到西藏再到新疆这辽阔的地段里的没名气无人区 , 这些无人区一般都没有信号覆盖 。

没出事时 , 觉得是与世隔绝的身心空灵 , 一旦汽车遇到什么麻烦 , 比如抛锚或者撞到羚羊和耗牛坏掉了 , 那就成叫天天不灵的绝望 , 毕竟救援人员也无法立刻找寻到位置所在 , 经过几天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 , 估计人也凉的七七八八了 。
再则 , 晚上在无人区的车里过夜 , 还很有可能遇到失温、高原反应等问题 。 先来看高原反应 , 西藏无人区的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 , 其中最高甚至能达到6300多米 , 这对于不是常年居住的普通人来说 , 身体很难承受这忽然拔高的不适反应 。

若是在旅馆感到身体不舒服 , 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 不管是立刻送往医院还是拿出店里自备的氧气瓶救急 , 都不至于让人遇险 。 可一行人在车里突发高原反应 , 那危险程度立刻飙升 , 很有可能因为缺氧昏昏沉沉就这么过去了 。
接着住在车里会遇到的失温问题 , 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 , 车里可以开空调 。 但长时间在密闭的空间里开空调 , 会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 而如果打开车窗通风的话 , 那车内的温度又很难保证 , 这一下就形成一个两难的局面 。
只有心一横 , 打算搏一搏 。 坚信开空调没事 , 那么如果正好车里的汽油足够支持开一整夜空调 , 且第二天能照常行驶 , 还不会遇到一氧化碳中毒问题 , 三点齐备的情况下就真的无惊无险 。 可都有这么无解的运气了 , 又何须去赌命玩呢 , 在家买个彩票不是更香吗 。

而且 , 就算车里本身配置得很齐全 , 也架不住夜晚无人区自带的气候考验 。 比如常发生在夜间的夜雨、雷暴和冰雹 , 夜雨既会有导致车辆熄火的危险 , 还会有使得脚下的土地松软变为流沙 , 从而发生陷车的致命危机 。
假如车辆经历夜雨熄火了 , 那失温的可能性跟无法弃车逃生的选择一叠加 , 住在车里的人真就只能裹着毯子祈求上天关照了 。 再别提夜雨和冰雹如果让看似硬朗的泥地变成流沙 , 那流沙吞噬掉汽车 , 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