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并合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次可以甩出重达13个地球质量的黄金( 二 )
中子星作为一种十分特殊的天体 , 它的质量和温度都高得令人意外 。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中子星的内部温度会逐渐降低 。
中子星的自转速度会以每秒数百次进行运动 , 部分中子星还会发出电磁辐射 , 使其成为脉冲星 。
过去科学家们认为 , 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中重元素由来的重要原因 。
重元素比起其他较轻的元素在宇宙的星系中更少 , 越重的元素越明显 。
这是由于恒星很难制造它们 , 恒星除了维持自身的能量和运转 , 避免在自身重量的影响下坍塌 。
恒星内部的核聚变会在反应之初融合出氢和氦 , 后来经过元素转化成为碳和氧 。
但是这些反应的能量最多只能到达铁这样的地步 , 再往上就没办法了 , 因为制造更重的元素需要更多的能量 。
但在超新星爆炸中 , 科学家认为它所释放的能量足以产生更重的元素 。
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 , 科学家们认为慢中子捕获过程 , 也就是s过程可能是重元素产生的由来 。
但很快科学家发现 , s过程不能解释黄金、银、铂以及更重的金属来源 。
要想让它们很好地出现 , 就必须是在快速流动的中子轰击铁核时合成而来 。
【中子星并合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次可以甩出重达13个地球质量的黄金】快速中子捕获过程也被称作r过程 , 它负责产生大约一半比铁更重的原子核 , 也就是重元素 。
不过在那个时候要想研究r过程十分困难 , 首先是实验条件根本达不到 , 再者也没人真正观察到r过程的出现 。
因为就实验机制来讲 , 参与s过程的同位素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 , 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 。
另外s过程主要发生在普通恒星中 , 这意味着它很常见 。
其中中子通量足以让中子捕获以10~100年重复一次 。
相比之下 , 对每秒就要捕获100次的r过程来讲 , s过程速度十分缓慢 , 这也就导致它很难在实验室中进行 。
黄金即是星星这样的讨论经过了几十年 , 直到2017年发现的GW170817才最终证实了科学家们的猜想 。
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可见光为其带来的研究素材 , 同时还有大量的r过程元素放射性衰变 。
当两颗中子星相互靠近时 , 由于引力辐射的影响它们会向内盘旋 。
最终合并成更大质量的中子星或者黑洞 , 具体的结果取决于残余物质量是否超过“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 。
合并事件能在1毫秒内产生比地球强数万亿倍的磁场 , 由此出现短暂的伽马射线爆 。
简单来讲 , 中子星合并就是一种天体碰撞 。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 , 宇宙早期的轻型元素形成相对较快 , 因引力的作用它们融入到了恒星之中 。
恒星的运动将其氢融合成氦 , 氦变成碳 , 以此类推 , 质量更大的恒星能将原子核一直融合成为铁 。
就像元素周期表展现的那样 , 越重的元素需要更加强大的碰撞能量 。
只要反应发生得足够快 , 以至于在更多的中子被添加到原子核之前 , 放射性衰变就不会有机会发生 。
中子星合并带来的碰撞是爆炸性般的改变 , 它会产生一个以光速20%~30%的速度向外膨胀的物质壳 , 并且大部分材料都是由新元素组成 。
这些元素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 所以科学家便能够利用这一点来对其进行对比查看 。
哪些波长被哪些物质吸收了多少 , 并将它们与我们所发现或制造出来的特定元素进行对比 。
不过要想证明元素与光谱之间的对应性还是比较困难的 , 因为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较重元素的光谱外观 。
但就已经观察到的光谱来讲 , 科学家可以对其进行建模 , 并创建一个合成光谱 , 由此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应的元素外观 。
至少就现在的发现来看 , 黄金无疑是中子星合并的一部分 。
同样的发现还有350~850纳米波长的锶元素 , 中子星合并同样会带来大量的锶 , 这大概是地球质量的5倍多 。
在GW170817事件被确认后 , 目前的天体物理模型表明 , 单个中子星合并事件可能会产生3~13个地球质量的黄金 。
尽管目前的天体物理模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 至少现在我们明白 , 他人口中的金牙或者脖子上的金项链 , 或许正是上一次中子星合并产生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大脑为啥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你小时候,到底看见了啥?
- 未解之谜:北纬30度附近,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您知道几个?
- 树懒到底能有多懒?一把树叶吃了20天,还没有被吃完
- 人的皮肤到底有多诡异?人体最诡异器官,至今仍无法解释原理
- 墨西哥“外星婴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 四级文明到底有多可怕?为何科学家几乎不提及四级文明?
- 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科学史上五大谎言,真相到底是什么?
- 喜马拉雅山的内部,到底藏着什么秘密?里面真是“空心的”?
-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它们与地球上的生命有什么区别
- 海豚到底是凶猛的生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