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季,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至新的一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十四节气”最初的意思是“太阳黄道二十四度为一个循环” , 然而到了夏季 , 人们常常将太阳的黄道延长一圈 , 将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轨道的正交线当作一个“四季图” , 然后用各种颜色代表“春夏秋冬” , 即:青色代表春季 , 红色代表夏季 , 蓝色代表秋季 , 白色代表冬季 。 如此划分 , 就形成了所谓的四季分明的“三十六甲子”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划分 , 主要是根据地球公转而诞生的 。 但是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季节并没有固定的时限 , 只是人们根据太阳黄道的循环周期进行划分 。 所以每到春季 , 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至新的一度 , 地球就会运行到这个“二十四节气”交节的那一时刻 。
如果夏季和秋季的交节时间一样 , 那么春季就是“立冬” , 夏季就是“立夏” , 秋季就是“立秋” , 冬季则是“小暑节气” 。 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的起始点还得从二十三节气说起 , 二十三节气就是太阳黄道平分十二等份的十一个时段 , 每过一个时区就会增加一个节气 , 于是就有了二十三个节气 。 而二十三节气的组成则是从“春分节气”开始计时 , 每隔十五天为一个节气 。 于是每个节气的时间都是由“立分”而来的 。 因为太阳黄道在公元前505年开始以每五十六个半圈划分十二等份 , 所以立分之后又分为了二十四期 , 共二十八期 。 这二十八期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除夕以及凌晨钟声 。
到了立夏之后 , 太阳向南行进至南天中心 , 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就被遮蔽了 , 于是就有了“梅雨季节” , 也就是太阳在南半球的东南部地区 , 形成了降雨 。 就在雨季末尾到来之前 , 这一段时间的温度低于零度 , 并将在雨水之后继续升温 , 直至晴朗的晚上 , 温度才恢复正常 。 等到雨水季节过后 , 温度才陆续升高 , 在这种天气下 , 水汽上升到了地面 , 并随着雨水一起排出 , 从而形成了降水 。 此时的温度在早晨或中午最高 , 之后就开始缓慢下降 。 当水汽上升到高空时 ,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 , 水汽就会聚积成云 。 由于地球自转的惯性 , 云层会沿着地球自转的轨道上行 , 经过一个大约两百五十公里的弧形空间 , 最终形成了云层 。 【每到春季,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至新的一度】
当云层经过太阳一个个地反射之后 , 就形成了彩虹 。 由于云层的边缘是固定的 , 所以我们可以在云中看到一束束彩虹 , 彩虹最初产生在太阳的黄经和位置的关系中 , 也就是黄道平分十二等份的十一等份的 。 那时的太阳黄道的角度为365.2422度 , 所以在太阳的黄经的这个平分线附近 , 春季和秋季的天气就很好 。 三立节与十四季在立夏节气之后 , 立秋节气之前 , 天气转凉 , 阳气开始生发 。 当太阳以每天十五度的速率运行到黄道十二等份之后 , 春季的白昼和夜晚的温度就会逐渐上升 。
推荐阅读
- 还不死心!美媒曝太阳将7换1杜兰特,不出艾顿,杜炮布组四巨头?
- 科普一下: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可不是太阳,而是一颗彗星
- 美国斥巨资打造的望远镜,捕捉到最清晰的太阳表面,惊现神秘区域
- 距离这么近太阳都没有吃掉水星,天体为什么要绕圈?这是一种平衡
- 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恒星太阳也在自转吗?
- 美丽的土星光环,是1.6亿年前太阳系内一宗“血案”的物证
- 地球被保护得太好了,太阳系存在三处异常,背后或许并不简单
- 不灭轮回,太阳龙和月影龙
- 望远镜拍下太阳表面精美细节,开启太阳物理学新时代
- 可怕的冥王星:被踢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其实一点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