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与犀牛明明是不同的物种,为何非洲公象会强暴犀牛呢?( 二 )


在动物界中 , 不同物种之间的强暴现象并不是罕见现象 。 但大部分背后的原因都有迹可循 。
例如海獭会强暴海豹幼崽 , 并且还会将它们淹死在水中 。
海獭之所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找不到配偶 , 这种沮丧感会让它们将交配的欲望转移到比自己更弱小的海豹幼崽中 。
类似的交配仪式对于雌性海獭来讲也有溺水的风险 , 因此海獭求偶也不一定会成功 。

另外也有极个别动物会通过强暴来寻求交配带来的愉悦感 , 但这毕竟是少数 。
大象对犀牛的行为机制与这些都不同 , 因为大象有着更复杂的成因 。
对于大象这种更具破坏性且疯狂的行为 , 科学家通过对大象的社会习性、动物精神病学以及生物行为科学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讨论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认为大象强暴犀牛的行为来自它们的情感创伤和心理障碍 。
作为一种有着社会组织关系的物种 , 大象比大部分动物都要更聪明 , 并且是少有的能通过“镜像识别”的动物 。

前面我们提到母象在族群中的作用和表现 , 这在象群中几乎会贯穿整个家族 , 时间长达70年 。
科学家对已建立的象群研究表明 , 年轻的大象会在生命周期的前8年中一直生活在母亲4.5米的范围内 。
年轻的母象会成为新的家族领袖 , 而在公象中 , 年轻的公象有一段时间会进入到全是雄性的象群中 , 然后作为成熟的公象重新回到它所生活的圈子里 。

当象群中有大象死去 , 象群中的成员会对其进行哀悼和埋葬仪式 , 并且还会在多年后重新回到大象的死亡地点 。
这样的社会行为对象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 并且是象群健康成长的一部分 。
大象也有自己的情感然而进入21世纪 , 人类对象群生活的栖息地破坏 , 以及大范围的捕杀活动严重影响的象群生活 , 并导致大象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
大象作为一种记忆力十分优秀的动物 , 它们能够回忆起很多年前的事情 , 并且有着极强的空间认知感 。
对于那些死于偷猎者手下的大象 , 年轻而又孤独的大象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反复回忆起这些事情 , 这会影响大象大脑的正常发育和行为发育 。

科学家在对非洲象群社会结构的观察中发现 , 部分象群中甚至没有雌性 , 这意味着公象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一个有效的引导 。
最终公象会在长期的高压环境和偷猎威胁中非正常生长 。
这种因社会结构遭受破坏从而使得大象出现创伤应激障碍表现的行为有异常的惊吓反应、不可预测的社交行为 , 过度的攻击等等 。
而在对已观察到的公象对犀牛的强暴事件中 , 公象几乎都正处于青春期 , 另外也有成年公象 。
进入青春期的公象会进入到一种特殊的状态 , 受睾丸激素增加的影响 , 此时的大象会变得十分暴躁并且更具攻击性 。

结合大象的应激创伤分析 ,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个别大象会强暴犀牛 。
本质上 , 这是大象的心理障碍 , 一种对危险环境的抵抗 , 但会表现出实质性的对抗动作 。
它们并不以享乐为由 , 而是通过交配的行为破坏潜在的威胁 。
科学家对大象行为模式的分析和动物心理学在神经科学水平的结合为其提供了基本解释 。
另外科学家对大象脑中的海马体进行核磁共振时发现 , 有着情绪障碍的大象海马体中 , 负责处理情绪的边缘系统中有一个突出结构 。

很明显 , 大象的脑部确遭受到了损伤 , 最终影响了它们的行为 。
现在人们为了解决大象的这一行为专门在非洲成立了相关的基金会 , 当地动物保护人员与基金会一起帮助大象渡过心理障碍 , 重新将它们引入野生族群中 。
动物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完全纯粹地靠本能驱动的生物 , 它们也会有感情 , 也会对自己的过去感到困惑和迷茫 。
错误的认知会给动物带来不幸 , 更何况人也一样 。
【大象与犀牛明明是不同的物种,为何非洲公象会强暴犀牛呢?】在与动物的接触中能让人类意识到 , 在这个星球上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情绪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