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发现 , 人类体温达不到37度了 。
以往人们都说37度是人类的正常体温 , 但随着最近人们对体温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 , 现在普遍测出来的体温都在36度多 , 超过37度基本就算发烧了 。
人体体温
人们关于“37度是人的正常体温”这个认识 , 最早是由德国医生卡尔·雷恩奥古斯特(CarlReinholdAugustWunderlich)在1851年所制定的 。
当时他测出的体温是98.6华氏度 , 换算过来就是37摄氏度整 。 不过我们都知道 , 每个人的年龄、健康状态、性别等实际条件不同 , 正常体温在一天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一定变化 。
美国斯坦佛大学曾对社会上人们的平均体温做出统计 , 他们随即抽取了两万名普通市民测量了体温 , 然后抽调了1851年美国士兵的体温记录做对比
结果发现 , 美国男性的平均体温下降了0.59℃ , 美国女性的平均体温下降了0.32℃ 。 那么就有人问了 , 既然是这样 , 人应该到多少度才算发烧?
根据第八版诊断学给出的的标准 , 腋下体温正常值为36到37℃ , 口测体温为36.3到37.2℃ , 直肠体温大概是36.5到37.7℃ 。
并且我们刚才也说了 , 这个正常体温的区间也会因人而异 。 比如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刚运动完 , 他的体温就会有所升高 , 腋下37.3℃也算正常现象;反之 , 如果有年龄较高的老人出现了这个温度 , 就说明他严重发烧 。
总之 , 正因为人体体温受多方面原因所影响 , 现在普遍认为 , 腋下温度在36.5℃ , 上下浮动0.5℃都算正常体温 , 一旦超过了37.3℃就算是发烧 。
体温降低的原因
首先 , 人们对于37℃的认识是1851年确立的 。 由于那个年代战争频发 , 世界各地都比较动荡 。 再加上结核病、梅毒的疾病的肆虐 , 所以人们的平均体温都普遍较高 , 这也是人体为了杀灭病菌做出的一些调整 。
而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 , 降低了部分新陈代谢率 , 就像车子引擎停止了空转 , 也就少了许多热量消耗 。
除此之外 , 当时那个年代没有空调等制冷设备 , 人类为了适应周围温度 , 也会不自觉地调节体温 。 如今人们处在一个相对很定的室内温度中 , 降低了能量的损耗 , 体温波动也会相对减少 。
人类作为恒温动物 , 本来就会以外界的环境来调节身体的温度 , 尽量把体内核心温度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 只有处于正常温度下的活性酶 , 才能够配合人体器官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
一旦超出了这个温度 , 人的身体就会想办法散热 。 通过排放汗液 , 依靠蒸发来带走体表的热量 。
除人类以外 , 野牛、角马、长颈鹿这些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它们体内的核心温度一般都能逼近40度 , 这也是为了防止核心温度过低 , 从而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 。
另外 , 当时做出相关统计的学者和医生都是美国和欧洲人 , 西方人的人均体温和中国人可能本就有所差距 。 并且由于相差年代久远 , 一部分数据所表现出的区域性差别明显 , 这也可能是平均体温出现变化的原因之一 。
其实我们放宽了想 , 即便这100多年来人类的体温真的发生了变化 , 换算下来 , 大概每10年只有0.03℃的微小变化 ,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影响并不大 。
体温降低的影响
网上有个这样的说法 , 就是说人的体温越高 , 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 , 对人体的消耗也就越高 。 而一旦人类的体温降低 , 机体的运转也会处于低功耗状态 , 这就减少了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速度 , 从而放慢新陈代谢 , 延长寿命 。
并以此来呼吁大家冬天少穿点衣服 , 不要窝在暖和的屋子里 , 要多出去动动 。 你觉得这种说法靠谱吗?
很显然 , 这种说法只适用于动物 。 家里养宠物的肯定都知道 , 猫猫狗狗的体温一般情况下都比人类要高 。
这是因为动物的消化率低 , 导致了它们必须吃更多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命所需 。 进食量高了代谢率就要高 , 产生的热量自然就更大 , 和延长寿命没什么关系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招蚊子”?科学家指出:由于代谢、体味和心态
- 土壤的能量从哪里来?
- 地球上最有可能在海洋上生活的生物——海洋巨型藻类
- 熊冬眠6个月,不吃不喝不会死,人为什么不行?
- 鱼类会冷吗?河流都结冰的冬天,鱼类为什么很少被冻死?
- 科幻作品中各“太空科技”大小排名!第一名有1500亿光年?
- 跟人争吵打架时身体“发抖”,说话不利索,是害怕、还是病了?
- 研究员找到“蛰眠”的技巧,如同科幻片那样,能让人体长时间睡眠
- 硅基生命是什么,它们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甚至比人类还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