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为了帮国人科学种地 , 统一天气温度单位(摄氏度) , 搞天气预报(建立40多个气象站) 。
竺可桢还总结出中国5000年气候变迁 , 提出了扬名海内外的“竺可桢曲线” , 该结果领先于西方学者的“格陵兰岛曲线”几十年 。
作为我国第一位气象学博士 , 竺可桢为我国近现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广设测候所、收回天气预报“主权” 。 自此 , 中国人拥有了气象主权 , 并拉开主导中国气象事业的帷幕 。
说个题外话 , 大家不知道的是 , 课本上祖冲之画像原型其实是竺可桢 。
NO.4 胡焕庸——人文地理大佬
在中国的国土上有一条纵贯祖国的线 , 虽然它看不见 , 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
1935年 , 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手绘20000多个点 , 画出中国顶级国情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 国际上命名为胡焕庸线 , 它被地理学界评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 , 仅次于“珠峰测量” 。
地图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 , 西北部是“大漠长河孤烟” ,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 , 约占总人口的4% , 而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 , 仅有36%的国土 , 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
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 利用ArcGlS进行的精准计算表明 , 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 , 东南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43.8% , 总人口的94.1%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 , 胡焕庸线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未被打破 。
胡焕庸线牛在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 , 这条线却总能“岿然不动” 。 胡焕庸线被发现后的80多年里 , 中国经历了无数变化 , 版图从昔日的海棠叶变成如今的大雄鸡 , 人口从4亿多变成约14亿 , 经济规模翻了几十倍 , 国家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人口移民政策更是不断改变 。 同时也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 , 中国人从线的东面一次次大规模迁往西面 , 比如建设兵团垦荒戍边、支援大西北、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NO.5 徐霞客——大明第一驴友
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 。 对于爱玩儿的小伙伴们来说 , 穷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不过 , 你千万别以为穷游这个时髦的词儿是现代人的发明、年轻人的专利 。 在中国古代 , 还有一位传奇的步行者 , 他徒步穷游34年 , 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 , 考察祖国的地质地貌 , 还写了多达60余万字的旅游日记 。 他就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旅游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 被尊称为“中华游圣”的徐霞客 , 他的旅游日记被后人整理编著为《徐霞客游记》 。
这本被后人称为“奇书”的《徐霞客游记》 , 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 , 不仅在地理学上有很高的价值 , 在文学性上也独树一帜 , 为人称道 。
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 , 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记录 。 ”
在徐霞客游历的30多年时间里 , 他先后进行了四次长距离的跋涉 ,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算 , 他到过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省、市、自治区 ,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
其中 , 天台山是《徐霞客游记》首篇盛赞的地方 , 为纪念游圣徐霞客 , 2010年当地将5月20日定为天台山旅游日 , 每年的5月20日天台山全部景点对全世界游客免费开放 。
NO.6 鲁迅——首批科班地质人
鲁迅 , 最早专业是学采矿(南京矿路学堂) , 自认挖煤讲的比文学好 。 鲁迅对地理的兴趣 , 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山海经》 , 还读过《徐霞客游记》《地质浅说》等书籍 。
1903年 , 鲁迅在《浙江潮》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地质略论》 , 主要讲述中国的地质分布、地下矿藏 , 在中国地质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后来被教育部指定为大学教材 。
【旅游市场|中国地理大神有多牛!胡焕庸线80年未打破,徐霞客30年走遍21省】虽然考证过后 , 第一篇中国地质的文章是出自虞和钦先生之手 , 但鲁迅在中国地质学史上的先行者和奠基人的地位也是无可动摇的 , 他实现了近代中国人在这一研究领域及成果的“零”的突破 。
推荐阅读
- 旅游市场|“新冠三年”的暑期游:是热度回升还是寒气逼人?
- 黑龙江|奇案!泰国苏梅岛全新豪华酒店,被扒窃成了清水房
- 旅游市场|住星级宾馆,吃豪华大餐,乘超级游轮,你的一生真的不遗憾了吗
- 峨眉山|峨眉山的猴子,饿瘦了?
- 云南旅游|点赞 | 暑期游收官 七彩云南交出满意答卷
- 旅游市场|漫游城市“心”地标,让味蕾在地中海惬意旅行!
- 旅游市场|穷游小峰,被谁推送到错换人生的大舞台
- 旅游市场|神农架,到处都是有趣的景点,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
- 山东省|广东一景区,可欣赏寺观碑刻,湖泊溶洞,还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