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元凶起争议,或许并非是小行星?那么新的“答案”是啥( 二 )



为此 , 2009年时 , 我国古生物学家黎阳曾在耶鲁大学发表论文 , 表明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 , 又使得地球爆发了火山运动 。
在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下 , 恐龙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受害者 , 最终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后基本上从地球上销声匿迹 。
那么 , 地球灭亡的主因真的是传说中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新的发现 , 新的答案
最初 , 科学家们将导致恐龙集体灭绝的元凶视作小行星撞地球 , 可我国科学家又检测出 , 当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 , 恐龙仍然在地球上生存了两百万年的时间 。
这似乎表明 , 虽然我们都认为白垩纪末期便是恐龙最后的时限 , 但这样的时限有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 与其说恐龙是瞬间性的集体灭亡 , 不如说是有一个灭亡的过程 。

据科学家们推测 , 早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 , 恐龙就已经开始不再适应当时的环境 。
首先是中生代时期的大气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 。 恐龙所生活的时代 , 是一个二氧化碳含量几很高的时期 , 于它们而言这样的环境更利于生存 。
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在生长与繁衍 , 滋养设施那个屋的出现使得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 , 而除此之外 , 二氧化碳也开始沉积在地底 , 这样的改变让恐龙开始对地球环境变得不适 。

其次 , 此时的地球地壳活动频繁 , 火山喷发使得体积庞大的恐龙很难从自然灾害中幸免;再者便是这一时期气温也发生了转变 。
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发现 , 从赤道到北极都有恐龙生存的身影 , 这便意味着最初地球的温度都应当与赤道差不多 。 但随着气温骤降之后 , 恐龙所面对的生存环境越发严苛 , 其自身对环境的不适表现得更加明显 。

正当恐龙随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 , 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到了墨西哥湾地区 。 这次撞击 , 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 海啸、地震、气温突变等自然灾害再次袭来 , 使得处于脆弱时期的恐龙迎来了雪上加霜的时期 。
经此之后 , 更适应环境的哺乳动物诞生 , 恐龙则越发失去自己的竞争力 , 逐渐被大自然所淘汰 。
由此可见 , 小行星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种催化剂 。 它的到来加速了恐龙的灭绝 。

尾声
如果不是地球环境的变化 , 恐龙就不会在脆弱的时期恰好遇到小行星撞地球 。
因此 , 导致恐龙灭亡的原因是多样化而复杂的 , 既有内部生存所面临的挑战 , 又有小行星带来的威胁 。 在多重因素的夹击之下 , 恐龙也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