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创新“点亮”南充工业旅游


百年丝厂打造成丝绸博览园、废弃厂房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开启游客新体验……是企业也是景点 , 这是记者在南充一些企业看到的景象 。
工业旅游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动力的重要力量 。 在南充 , 从工业生产到工业旅游 , 一些企业把旅游融入其中 , 对于游客是一个新看点 , 对于企业是一个新卖点 , 对于旅游是一个新热点 , 对于城市是一个新亮点 。
风生水起工业旅游受追捧
7月29日上午 , 六合丝厂国家工业遗产标志揭幕仪式在丝绸源点景区举行 。 百年六合 , 风雨沧桑 , 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丝绸工业起步、发展、振兴的伟大进程 , 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 。
穿过具有年代感的厂门进入六合丝博览园 , 园内场地宽阔 , 纺织间外更有缫丝劳作声不绝于耳 。 沿着青石路、穿过灰砖墙 , 无梭织缫丝车间、张澜广场及雕像、古朴六合院、乡巷集市、百年望江茧站、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雕塑等陈设缓缓铺展开来 , 让人仿佛置身于往昔的工厂中 , 重温百年六合传奇 。
“硬核工业”与“诗和远方”在这里相得益彰 。 近年来 , 高坪区六合丝绸博览园在加强保护利用的同时 , 不断加大投入 , 建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 , 释放工业旅游“红利” , 按下工业+旅游融合“快进键” 。
不久前 , 参加“一带一路·爱上绸都”———丝路青年南充研学之旅活动的留学生们走进丝博园 , 感受南充丝绸文化的历史与底蕴 。 “南充吸引我的远不止那些赞不绝口的美食和秀丽的山水风景 , 更是它所盛产的品质优良的丝绸 。 ”来自巴基斯坦、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大山表示 , 在六合丝博园学习了丝绸文化 , 感受了丝绸织造魅力 。
依托六合丝厂 , 高坪区打造丝绸源点景区 , 让游客享受到“玩”之外的增值服务 , 实现“缫丝织绸+旅游+文创”融合发展 。 高坪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建设六合丝绸博览园 , 不仅让“百年六合”换新颜 , 而且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企业转型发展、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 。
六合丝博园 , 是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样板、“工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 在南充 , 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保宁醋文化博览园、“西城1966”文化创意产业园、银河地毯研学基地、红木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众多以工业为内核的旅游景点正风生水起 , 吸引八方游客 。
挖掘潜力助力制造业升级
去年 , 我市出台了《南充市全域研学旅行发展总体规划》 , (紧转2版)
(紧接1版)构建起“五彩”研学旅行体系 , 推出5大研学之旅 , 其中“黄色·工业文化”研学之旅 , 带领广大游客尤其是学生“沉浸式”体验独具风味的工业文明 。
近日秋高气爽 , 阆中古城各个景点人流如织 。 傍晚时分 , 在“西城1966”文化创意产业园 , 游客或拍照留影、或品尝小吃、或悠闲散步 , 在细节之中感受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 。 漫步其中 , 一边是古风古韵 , 一边是时代呼吸 , 呈现出工业文化遗址、现代文化创意、历史文化古城融合发展的欣欣向荣 。
“西城1966”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修建于1966年的原丝绸两厂废弃厂房 , 经过保护性改造 , 建设成了以“工业文化情怀”为特色、以“三馆三中心一街”为主概念的城市文旅综合体 , 打开了游客阆中古城旅游新体验 。
“工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 , 工业旅游则是对工业文化历史和城市文化印记的挖掘和价值呈现 。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 旅游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在扩大知名度和提升美誉度 , 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特殊意义 。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区域制造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等“六个区域中心” , 释放出了挖掘工业旅游资源 , 推进工业旅游大众化、市场化的强劲动力 。 当前 , 全市上下掀起制造强市的建设热情 , 按照市委全会决策部署 , 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 努力建成区域制造业高地 , 工业旅游必将带动南充丝绸、红木、食品等“南充制造”提质增效 。
【南充|创新“点亮”南充工业旅游】该负责人表示 , 将进一步推进研学游线路研究、设计、推广 , 大力挖掘工业旅游潜力、开拓工业旅游市场、擦亮工业旅游品牌 , 创建形式多样、主题鲜明、趣味性强的研学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 , 搭建起具有更大规模、更有影响的工业旅游平台 。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