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经无法回归自然状态,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自由?


人类已经无法回归自然状态,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自由?


文章图片


人类已经无法回归自然状态,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自由?


文章图片


人类已经无法回归自然状态,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自由?


文章图片


道德律的存在 , 其根源在于人是禀赋感性 , 和理性的双重存在者 , 人的实践活动无法完全避免 , 受感性欲望的左右 , 需要予以道德律令形成自我约束 。
并对道德律令持以敬重的态度 , 因而可以说道德律的存在本身 , 就根植于人的有限性 。



康德的道德哲学主要立足于道德律 , 来探讨人之自由何以可能 , 实质上人类走向自由的过程 , 也就是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过程 。
人与上帝的差别表明 , 人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 , 人的自由始终是有限的自由 , 它也是人类之所以要有道德议题的根源之一 , 自由是认识领域通向道德领域的津梁 。



在卢梭和康德之前 , 人们大多认为自由是对实体的掌握 , 他们相信通过认识实体 , 继而把握自由 , 自由与认识实体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
直到卢梭 , 他才将人的自由与道德建立起了某些勾连 , 只是此时的卢梭并未像康德那般 , 将自由与知识彻底区分 , 并将自由完全归入认识之外的“物自体”领域 , 继而明言它是人类所无法认识的 , 自由是道德实践的范畴 。



毋庸置疑 , 卢梭有关自由与人性的思想 , 深刻影响了康德 。 卢梭的《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是康德十分喜爱的著作 。
其中阐发了许多自由、民主以及人性论思想 ,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 , 康德原先对“人”的认识 。



卢梭看到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 , 继而呼吁归返自然状态 。 但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卢梭也逐渐意识到自然状态 , 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障碍 , 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 显然返回到自然原生状态已然不可能 。
在这种境遇下 , 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 即通过建立“社会契约”的方式 , 维护人之为人的自由 , 这种自由中蕴含着人的道德性 。



卢梭将人的感性与理性进行划分 , 自然与自由的界说 , 自由与道德关系的论述 , 都为康德理解自由以及寻找内心道德 ,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同时 , 由于人是双向度的存在 , 是自然与自由、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体 , 因而卢梭终生都在高喊平等、自由 , 去除枷锁 , 一再言说人作为自由的个体 , 却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 , 因为有限而处于无往不在的枷锁之中 。



道德律所蕴含的人之有限性主要体现为:
一方面 , 由于人是禀赋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存在 , 欲使自由贯彻始终 , 需要道德律令;
【人类已经无法回归自然状态,那我们该如何去寻找自由?】另一方面 , 道德律令以绝对命令的方式表现出来且深化为一种“责任”和“义务” , 内在地蕴含着某种强制性和压抑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