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在高速路上,路过跨路摄像头龙门架,有时候ETC电子标签“滴”响一声,这是为什么?


开车在高速路上,路过跨路摄像头龙门架,有时候ETC电子标签“滴”响一声,这是为什么?


文章图片


开车在高速路上,路过跨路摄像头龙门架,有时候ETC电子标签“滴”响一声,这是为什么?


文章图片


开车在高速路上,路过跨路摄像头龙门架,有时候ETC电子标签“滴”响一声,这是为什么?


文章图片


当我们开着装有ETC设备的车跑高速 , 经过一种上面布满摄像头的门架桥时 , 会听到车内的ETC设备会发出“滴”的一声响 , ETC的显示屏还会亮一下 。

出现这种情况 , 其实是车内的ETC设备跟门架桥在交换数据 , 是正常的 。
架设在高速路上的ETC路桥 , 是由车载ETC设备跟门桥ETC设备二部分组成 。
车载ETC设备就是粘在后视镜后面的ETC电子标签 , 里面存着车辆的车牌号 , 车辆类型(私家车或运营车等)等车辆信息 。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型的微波发射机 , 用来跟路桥的ETC设备通信 。 这个就叫做电子标签 。

车载ETC设备里 , 还会插入一张卡片 , 有的是储值卡 , 可以提前把钱存在卡里 。 有的是预扣费卡 , 可以先通行再从微信 , 支付宝 , 银行卡 , 信用卡等各种途径扣费 。
门桥ETC设备部件比较多 , 简单说起来 , 比较重要的是架在门桥上的抓拍摄像头 , 通过图像识别车辆 , 还可以根据需求搭配违章抓拍功能 。
线圈感应技术 , 架设在ETC门桥前20~50米 。 当车辆进入感应区内 , 门桥系统就会开始工作 。
门桥ETC感应设备 , 通过接受车载ETC设备的微波信号 , 确认车辆信息 。
扣费终端 , 从储值卡内或者预扣费卡里扣费 。
具体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当装了ETC设备的车 , 开到门桥前20-50米时 , 感应线圈感应到车辆 。
之后抓拍摄像头启动 , 开始识别车牌 。
同时车上的ETC发射微波信号给门桥上的ETC设备 。
门桥ETC设备会根据收到的信号判断车辆从上个门架桥到这个门架桥之间的距离 , 之后根据车型 , 行驶里程进行扣费 。

为了提醒司机 , 车载ETC设备会发出“滴”的一声响 , 并且亮一下 , 提醒司机已经扣费完毕 。
以上的过程 , 就可以解答开车经过高速门桥 , 车内的ETC为什么会滴一下 。 这就好比我们拿手机扫码付款的时候 , 也会滴一下 , 就是提醒你 , 要付钱了 , 算是人性化里的一环吧!
现在ETC系统 , 虽说谈不上是最先进的系统 , 但绝对是非常成熟的系统 , 也是国际上公路收费的主流系统 , 虽然被人诟病 , 但是利大于弊 , 实际是有不少好处的 。
第一个就是方便 , 以前没办ETC卡之前 , 过一次收费站要几分钟 。 之所以这么慢 , 是因为要排队 , 人工收费还慢 。 办了ETC后 , 过收费站只需要控制车速 , 十多秒就可以搞定 。

而且现在都是手机支付 , 平时用手机付钱用惯了 。 没装ETC之前 , 遇到跑高速还得备点现金 , 有时候走的急容易忘记 , 还要拿着手机找别的司机借钱 , 别提多尴尬 。 装了ETC后 , 无现金出行 , 钱从充 , 非常方便 , 再也不会出现堵在收费口到处找人借钱的尴尬 。
第二个就是收费更加精确 。
以前收费 , 普遍实行“二舍八入 , 三七作五”的收费标准 。 即一元两元全部舍去 , 八元九元计作十元 , 三元至七元算作五元 。 所以通行费一直是五元的倍数 , 且最低通行费为五元 。
我记得以前从东莞塘厦跑深圳福田 , 其中一大段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 , 跑一趟30公里的高速公路 , 从迎宾站进 , 观澜站出 , 收费十元 。

现在依旧是同一条路线 , 跑一趟只需要6.65元 , 精确到分 , 计费更加精确 。
同时 , 现在高速上可以做到30km一个收费门架桥 , 从哪里上高速 , 到哪里下高速清清楚楚 , 不会再按以前那样按最短路程计费 , 行驶路径更加清楚 , 计费更加精确 。
第三 , 就是高速费更加透明 , 谁亏谁赚一目了然 。
以前出省的时候都会看到省界收费站 , 这说明各省的高速公路都是各自收费的 。 哪怕是同一条高速公路 , 换个省界就是不同的高速公司管理 。 麻烦不说 , 还有有很多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喊亏损 , 想着把收高速费这门生意一直做下去 。
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是贷款修路 , 收费还钱的模式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7号》所颁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 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 , 最长不得超过15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