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纪代表着从6600万年前到26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 , 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白垩纪到古近纪灭绝事件中非鸟类恐龙的消亡 。 第三纪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在目前的地质时间体系中没有完全对等的 , 其气候和地理地质变化的复杂程度更是其他时期无法比肩的 , 第三纪的气候和地理为何复杂?
地球的巨变
第三纪是地质、气候、海洋和生物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 它代表了从海平面相对较高的温暖世界到海平面较低、极地冰川生成和气候区差异明显的世界的过渡 。 第三纪不仅见证了哺乳动物的戏剧性进化扩张 , 还见证了植物的进化过程 。
第三纪时期见证了地球系统的巨大变化以及现代世界生态和气候条件的发展 。 该时期气候历史不是由单一原因驱动的简单单向冷却 , 而是由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和海洋变化之间的复杂动态联系控制的更为复杂的变化模式 。
第三纪这个名字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乔瓦尼·阿杜诺在1760年提出的 , 此人设计了一个地层系统 , 其中含有化石的沉积岩被称为第三纪岩石 , 以区别于山脉核心中的火成岩和变质岩以及其他次生岩石 。
第三纪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在目前的地质时间体系中没有完全对等的 , 但本质上是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合并 , 分别被非正式地称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 。 第三纪发生的众多巨变中最为突出的是 , 南极成为了一个冰冷的岛屿 。
第三纪的气候和地理为何复杂?
早第三纪 , 即第三纪内古新世和始新世时期的特点是白垩纪温暖的气候从两极延伸到一极 , 全球温度可能比现在高出10至12摄氏度 , 当时极地到赤道的温度梯度约为5摄氏度 , 而在今天约为25摄氏度 。
古新世至始新世发生了全球升温的重大事件 , 这一事件也被称为热最大值事件 , 持续了大约20万年 , 其特征是海面温度升高5至6摄氏度 , 并伴随着海洋酸化、生产力下降以及陆地沉积碳比例急剧下降 。
气候历史与地球的动态演变密切相关 , 它还与通过有机物、海洋、大气以及地壳沉积物的化学储层进行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 在第三纪 , 由于主要大陆块位置的变化 , 即北半球的极移 , 导致世界海洋的持续分裂 , 纬度热能交换效率降低 。
全球变冷始于始新世中后期 , 并在始新世到渐新世的过渡时期迅速加速 , 此时南极大陆开始生成大规模冰盖和冰川 。 这种转变被称为从温室到冰室气候的转变 , 它是地质记录中已知的全球气候最基本最重大的重组之一 。
在渐新世早期 , 冰盖在南极洲西部的海平面上形成 , 并在大约13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覆盖了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 这与地中海盆地与世界海洋的隔离有关 , 因为地中海盆地大量盐分的封存改变了大西洋深水的密度 , 并减少了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热传递 。
古气候学家通过对第三纪的气候变化研究得出一个结论 , 地球可能已经超过了一个温度阈值 , 该阈值引发了一段聚集的冰川期或冰河期 。 在过去的250万年中 , 北半球冰川的反复消长导致高纬度西风带向赤道反复扩张 , 海洋环流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
【延续6200万年,五个时期组成,第三纪的气候和地理为何复杂?】
第三纪的复杂地质变化
当今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结构是一系列复杂事件的结果 , 这些事件涉及地球构造板块的生长和重新排列 。 这些事件始于近2亿年前 , 到第三纪初期 , 泛大陆和超大陆已经分裂了1亿多年 , 大陆和海洋的形态基本上已呈现出现代的一面 。
南半球超大陆的分裂被称为冈瓦纳 , 开始于中生代早期 , 一直延续到新生代 , 最终在第三纪古新世晚期 , 澳大利亚开始与南极洲分离 。 与此同时南塔斯曼海隆发生着持续沉降 , 导致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间隙不可阻挡地扩大 。
正是这两个大陆的逐步分离推动了南极绕极流的形成 , 一种席卷南极洲并将其与北部温暖水域和气候分开的隔离流 。 随着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离 , 这种洋流进一步加强并呈现出现代形式 , 从而形成了德雷克海峡 。
推荐阅读
- “孤雌繁殖”是什么?人类可能拥有这种能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
- 为什么有人说世界是虚拟的?看完这些案例,不得不让人深思!
- 大自然母亲的错误照片让我们大开眼界
- 外表恐怖的锈链蝮链蛇
- 什么是基因,它们能改变后代的性状吗?
- 雄性猫咪为什么非要长倒刺,来刮伤雌性?人类和它们有什么区别?
-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
- 世界上第一个人从哪来的 猿猴进化?
- 平行时空真的存在?潘博文事件始末真相大白:原来是“他”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