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新设计,会是手机前摄的最完美方案吗


三星的新设计,会是手机前摄的最完美方案吗


文章图片


三星的新设计,会是手机前摄的最完美方案吗


文章图片


三星的新设计,会是手机前摄的最完美方案吗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来说 , “前摄(前置摄像头)”虽然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厂商们的宣传重点 , 但它因为有着诸多现实的功能需求 , 至今依然是大多数市售产品的“标准配置” 。
然而 , 纵观整个行业我们会发现 , 由于前摄在智能手机上承担的功能并不“单纯” , 这就导致到目前为止 , 没有任何一种前摄的设计可以称得上“完美” 。

比如说 , 安置在边框上的前摄固然不遮挡显示面积 , 但它会显著降低屏占比 , 同时自身尺寸也没法做得很大 , 自拍效果往往很一般 。
比如说 , 常见的单孔挖孔前摄固然能够兼容屏占比和(前摄里的)“大底高画质” , 但有的消费者就是无法接受其对屏幕显示区域的破坏 。 而且 , 单孔前摄注定无法捕捉面部深度信息 , 这会降低手机面部解锁功能的安全性 , 甚至造成不兼容某些软件的“刷脸支付” 。

当然 , 与之对应的是“刘海”或者苹果最新的“灵动岛”设计 。 它们固然在前摄画质和人脸识别安全性上可以做得很好 。 但与此同时 , 其对屏幕显示区域的干扰就会更为严重 。
最后 , 可能有的朋友会想到屏下摄像头(UDC)技术 。 的确 , 现有的UDC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相当不错的视觉观感了——单论屏占比和屏幕“完整性”的话 , 它们几乎无可挑剔 。

但是 , UDC前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 普遍会存在着感光严重不足、画面要么死暗、要么被算法“提亮”到白茫茫一片的问题 。 而且 , 因为屏下摄像头本质上也是一种基于单前摄的设计 , 所以不能支持深度信息检测 , 人脸识别安全性低 , 可能无法兼容部分“刷脸支付”软件的问题 , 它们也是全部存在的 。
【三星的新设计,会是手机前摄的最完美方案吗】那么 , 有没有什么设计能够同时兼顾超高屏占比、出色的自拍效果 , 同时还能实现人脸深度信息检测 , 增强人脸识别时的安全性呢?
还真有 。 而这 , 就是近日被曝光的 , 来自三星的一份“屏下双前摄”设计 。
根据目前曝光的专利图我们可以看到 , 三星的“屏下双前摄”设计正如其名 , 使用了两颗屏下摄像头组成阵列来发挥功能 。 但是 , 它和目前行业里已有的“前置双摄”相比 , 又存在着一些很大的差异 。

首先 , 目前行业里常见的“前置双摄” , 其两颗前摄模组之间的距离往往是比较近的 。 这其实会造成一个问题 , 即两颗摄像头之间的相位差不够大 , 在用于进行3D面部扫描、或是背景虚化自拍时 , 效果其实并不是很好 。
相比之下 , 三星的这个“屏下双前摄”方案 , 就将两颗屏下前摄的距离拉得非常开:其中一颗摄像头位于传统的机身正面顶部 , 也就是普通前摄的位置;而另一颗则被放置在了机身正面底部 , 差不多是在屏下指纹传感器的位置上 。
这样一来 , “拉远”的摄像头距离 , 将会大大有助于实现高精度的3D面部测量 , 从而改善面部识别的安全性 , 同时对于自拍时的背景虚化效果也会带来直接的增益 。

其次 , 我们前面也讲到了 , 三星的“屏下双前摄”将两颗摄像头分别放在了机身正面的顶部和底部 。 这样的放置方法不仅仅是为了拉远双前摄的距离 , 同时也使得这两颗屏下前摄可以实现一些额外的安全特性 。
举例而言 , 位于机身顶部“传统位置”的屏下前摄 , 将会在面部识别的时候 , 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结合屏幕的短暂闪烁)来检测使用者的瞳孔收缩动作 。 这样一来 , 手机就可以轻松地识别面前的用户是不是“活人” , 从而识破那些使用照片、甚至头模欺骗面板识别的伎俩 。

而位于机身正面底部的“屏下前摄” , 则有望同时充当屏下光学指纹传感器的作用 。 毕竟 , 光学指纹的基本原理其实也就是一颗短焦摄像头 。 而且它的解析力一般来说是远没有真正的前摄来得高的 。 也就是说 , 使用屏下前摄来充当指纹识别 , 不仅技术上原理共通 , 甚至实际效果还可能比“正牌”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更好一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