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持续1056秒,彭先觉院士:2028年实现核聚变发电( 二 )



不过本次要建成的核聚变发电站并非100%运用核聚变发电 , 而是采用了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混合的模式 , 即先让核燃料进行小型的可控聚变 , 等待中子能量提升后 , 再让它们轰击原子开始裂变 , 整个过程将在名为Z-FFR的混合聚变堆进行 。

与传统的核裂变发电站相比 , 混合模式不仅提高的核能的运用率 , 还提高了安全性 , 假如混合聚变堆出现了失控 , 只要切断聚变的高温和高压就能立刻终止整个反应堆 , 不会像核裂变那样失控爆炸 。
之所以没有采用全部核聚变的方式 , 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够100%支持核聚变发电的点火技术 。

前面我们提到 , 核聚变需要超高温与超高压支持 , 并且要在聚变过程中持续下去 , 这样就需要一个相应的点火装置 , 就像发动机的火花塞一样 , 能够时刻支撑反应过程 。

而当下只有激光点火和磁约束等离子体核聚变两种点火装置 , 前者通过高频脉冲的输出点燃核聚变燃料 , 需要极高的电容支撑 , 但人类还没有能力产出如此大的电容器 , 后者通过磁场对核聚变进行控制 , 我国取得的相应成果也在这方面 , 虽然一直在进步 , 但技术成熟直至实际运用还遥遥无期 。

不过人类并非一下子就拥有了飞向太空的能力 , 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 , 要求一步登天掌握创造太阳的技术 , 只要一直在前进 , 离目的地就会更近一点 , 终有一天能够完全掌控核聚变技术 , 彻底实现人类的能源解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