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此时周围流体的密度已经和飞船密度相当 , 于是你掉转方向 , 重新启动引擎 , 继续往下 。 此时周围的温度已经变得非常湿润 , 甚至又达到了上万度 。 不仅如此 , 这里的压强同样大得惊人 。
人类目前能够抵达的最深海底差不多有一千个大气压 。 而这里的压强差不多有200万个标准大气压 。 在这种高温高压的条件下 , 氢的原子已经失去了对核外电子的控制 。 那些被束缚在原子跑了出来 , 成为了自由电子 。
容易失去电子的这种特性 , 通常是金属元素才有的 , 因此这样的氢我们称其为“金属氢” 。 顺带说下 , 金属氢的存在早在1935年就从理论上预言了 , 但是因为制备条件实在苛刻 , 一直到前些年它才被人工制得 。
然而 , 如此难得的物质在木星内部却见怪不怪 。 这里有着真正的海量的液态金属氢 。 如果你的飞船无比坚固 , 坚固到足以承受任意大的压强 , 那么在超级引擎强大动力的帮助下 , 你就可以在金属氢的海洋中继续下潜 。
最终 , 你将会来到一个三万多摄氏度 , 同时有着3000万个大气压的地方 。 最重要的是 , 你终于接触到了坚固的陆地 。 对 , 你已经到达了木星的核心部位 。 木星的核心通常认为是由多种元素混合而成的致密物质 , 质量大概相当于12到45个地球 。
不过关于核心更多具体的情况 , 目前我们仍然不清楚 , 所以就让这里成为此次旅途的终点吧 。 当然 , 以上整个旅途过程只是我们脑海中的想象 , 真实的情况究竟什么样?或许在可预见的未来 , 我们都不得而知 。
不过虽然人上不去 , 我们可以让探测器去小试一把 。 1995年有一个探测器 , 还真在人类的控制下坠入了木星 。 1989年10月18日 , 专门用于木星探测的伽利略号 , 由亚特兰蒂斯航空飞机送入太空 。 六年后 , 伽利略号成功拨入木星轨道 , 开始环绕木星公转 。
1995年12月7日 , 伽利略号释放了一个专门用于探测木星大气的探测器 , 随着探测器坠入木星云层 , 整个坠落过程也被实时记录 。 从探测器传回的数据中 , 我们看到了 , 它首先遭遇的便是降落时产生的上万度高温 。
不过 , 在隔热板和降落伞的保护下 , 探测器得以继续深入云层 。 随着探测器继续下降 , 当达到云层以下155公里后 , 这里的气压已经是标准大气压的23倍 , 环境温度也上升到了153摄氏度 。
此时 , 探测器的信号发送装置已经无法工作 , 于是在收集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数据后 , 人们便无法获知探测器的进一步情况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这个失联的探测器还在继续下落 , 用不了多久 , 它便会变为蒸汽 , 最终成为木星的一部分 。
之后 , 2003年 , 为了避免和木卫二(欧罗巴)相撞而对其造成污染 , 伽利略号最终也受控撞向了木星 , 结束了其长达14年的探测任务 。 此后 , NASA新疆界计划之一的“朱诺号”接棒了伽利略号 。
【3万摄氏度加上3千万个大气压:如果人类强行登“陆”木星会怎样?】未来 , 它将帮助我们揭开更多关于木星的秘密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科学新视界
推荐阅读
- 太阳系有个“超级大水库”,地球的水量可能不及它的一个零头!
- 从先驱者10号到新地平线号,历数美国宇航局的外太阳系行星探测器
- 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一:历史
- 金星上也有云层?而且一片云竟能存在三十年之久!这是为何?
- 人类在火星留下了7000多千克废弃物,火星已成“垃圾堆”!
- 科学家警告:韦伯望远镜数据可能被错误诠释
- 吞噬星空:伊斯特成为第四议长后,为何在雾岛之争上没有讨到好处
- 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外星文明的地方!领先人类数十万年文明有多可怕
- 在暗物质的“宝藏王国”寻找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