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提议禁止研究量子意识?诺奖得主:量子叠加可能是思维状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类的意识反应到底是物质现象还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磁波动”?
其实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
有的科学家认为意识就是人脑的普通机能 , 它没有任何形式的“载体” , 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反应” 。
还有的科学家则认为 , 意识是生物所具备的“特殊能力” , 它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 而是和宇宙物质能量一样 , 可以观测到且有具体数字衡量的事物 。
两者谁对谁错我们一时半会也得不到答案 。
但从已有的科学研究结论看 , 意识在宏观宇宙结构中很难于物质和能量发生直接作用 , 这可能是由于地球物种本身的意识波动达不到能够撼动物质粒子的强度 , 也可能是物质内部的“四大基础作用力”屏蔽了意识的干扰 。
可是在量子力学的领域里 , 意识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比普通人预料的要多得多 , 甚至比科学家观测到的还要更广泛 。
科学界也由此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学科——量子意识学 。
量子意识是指人类的意识过程能够直接作用在量子态的物质上 , 这和我们通过机械以及其他“折中”途径控制物质不同 , 是完全以思维意识本身的能量对物质状态进行干扰 。
科学界早在1927年就通过“量子干涉”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
不过直到今天还是有科学家试图利用新的科学工具去推翻“量子意识”这个猜想 , 毕竟意识作为一种任何科学仪器都不能直接观测的事物 , 它究竟是如何在量子世界发挥作用的 , 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
量子意识在很多时候会被普通大众看作“灵魂”一类的“玄”学 。
其实类似的命运早在科学诞生前的几千年就不断发生了 , 人们习惯上会把一些科学无法解释或者自己无法接受的现象往“玄学”的道理上牵引 , 把科学本质的规律看作表面现象 。
运气好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 但运气不好就会和科学真理失之交臂最后南辕北辙 。
其实量子力学是非常严谨的一门科学 , 尽管人类目前还是无法在这个领域实现大的突破 , 但它已经是现代科学体系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
任何科学定理没有量子力学的根基就很难成为真正的“大一统理论” 。
在量子意识上走得最远的人 , 是当代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教授 。
作为一个长期和霍金博士共事的“实战派” , 彭罗斯主张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或者物质结构来揭开“量子灵魂”的秘密 。
如果没有实验结论进行佐证 , 那么量子意识只能是一种建立在“假象”基础上的空谈 , 只有发现人类大脑确实存在量子态的物质或者量子结构的细胞反应 , 才能让量子意识学说变得更加牢靠 。
2017年10月 , 彭罗斯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了一项“人脑神经元结构精析”实验 。
经过连续四个月的奋斗 , 终于在人脑神经元末梢神经细胞中发现了大量的类似于“量子神经”的微管 。
彭罗斯发现每当实验对象产生思维活动的时候 , 这些量子微管便会发生耦合震动 , 当思维活动停止的时候这些震动也会相应停止 。
这个实验成功证明了人类意识来源于量子态的物质基础 。
有了这样的发现 , 科学界也能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人的思想可以拥有“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反应 , 不过也有科学家提议应该禁止量子意识的研究 , 因为在当前这样的科技条件下 , 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 既不能取得实际成果还会让许多人误入歧途 , 你认为量子意识的研究应该继续吗?
推荐阅读
- 距离这么近,太阳都没“吞掉”水星,天体为啥要绕圈运动?
- 李华兵等人合作揭示tRNA-m1A修饰调控CD4+T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 读特专稿 | NASA飞船明日撞击小行星,人类首次行星防御试验会发生什么?
- 垃圾还是宝藏?科学家计算后得出火星表面拥有15964磅“垃圾”
- 公民科学家也能参与发现系外行星,还有5000颗系外行星等着确认呢
- 助力绿色生物制造,华科团队人工光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Nature Immunology | 揭示tRNA m1A修饰促进T细胞扩增的机制
- 备战这么久,美“太空霸权”最终还是崩了,中国正一步步废掉美国武功
- 纤维素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