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最被低估的海边城市,要觉醒了( 四 )




△牛肉粿条汤

在吃牛上 , 汕头人也极富话语权 。 他们坚信一头牛从宰杀到上桌不可超过4小时 , 对于牛肉的细分也有超乎常人的执念:吊龙、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朥……其中五花趾最是难得 , 常常留给懂吃的熟客 , 但要数牛身上最鲜嫩无渣、极致鲜甜的部位 , 还得是匙仁 。

要吃一顿合格的牛肉火锅 , 丝毫不简单 。 首先汤底就必须是熬足6小时、汤色清澈透亮的牛骨汤 , 而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烫汤时限 , 数秒之间 , 牛肉变色 , 便是最好的入口时机 。 在吃之前 , 蘸一蘸来自东南亚的沙茶酱 , 便是食材跨越时空、地理的最好相遇 。


△汕头的牛肉火锅 。 /图虫创意

靠海的汕头 , 在吃海鲜上有自己的一套宇宙 。 旁人得窥的 , 不过皮毛 。

让无数人喊着拿命吃的 , 便是生腌 。 这无疑是来自古时百越的一种吃法 , 宋代高似孙在《蟹略》里就记载了用酒或酒酿腌渍半天的“酒泼蟹生”和拌上佐料即刻开吃的“洗手蟹” 。 第一次尝的时候 , 老艺术家简直惊为天人 。 要吃生腌 , 最好的部位在于蟹膏 , 那晶莹的、剔透的、冒着星星的黄色膏体 , 一口下去 , 冰冰凉凉 , 蟹鲜和腌料的味道像在舌头上跳舞 , 你仿佛在脑海里看到这只蟹在筑巢 , 又仿佛是在冰凉咸腥的海边散步 。


△米其林级别的“海鲜冰淇淋” 。

能做成生腌的 , 还有很多 , 比如虾姑、虾、血蛤等 , 每一种真有不一样的口感 。 本地人吃生腌 , 大都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粥 , 哦对 , 他们叫“糜” , 吃上一碗夜糜 , 才是认真生活的证据 。

潮汕人还会把各种海鱼做成鱼饭 , 配糜 , 香港人叫这种做“潮州打冷” 。 入夜 , 琳琅满目的鱼饭配上夜糜 , 烟火气滋滋冒出 , 一身风尘尽去 。 对于蚝的吃法 , 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 扔进粥里 , 便是蚝粥;烙进锅里 , 便是蚝烙 , 蚝烙配蚝粥 , 吃了不会走 。


△潮式打冷 。

汕头的卤水 , 也是一绝 , 特别是澄海的卤鹅 。 澄海所产的“狮头鹅”被称“世界鹅王” , 肉质肥美不腻 。 只要给汕头人一口锅 , 他们便能卤了全世界:卤猪脚、卤肉卷、卤鹅肝、鹅头、鹅肉、鹅掌、鹅翅、鹅肠、鹅胗、鹅血、鹅脖……

去了汕头 , 还真的只有满屏的鹅鹅鹅、牛牛牛、虾虾虾 。


△澄海狮头鹅 。

在野菜界 , 潮汕人也是最独特的那位 。 他们尤爱九层塔 , 无论是做菜还是煲汤 , 仿佛放上一把才算完成吃饭这种仪式 。 广东人买菜搭葱 , 但在潮汕地区搭上一把九层塔才是摊主的最高修养 。 九层塔味道怪异 , 能吃并爱上的才配叫“精神潮汕人” , 汕头人在爆炒薄壳、石螺时还真离不开它 。 另一位挚爱 , 则是益母草 。 虽名叫“益母” , 但潮汕人吃它的 , 已不分男女了 , 买好新鲜的猪杂 , 烫熟 , 放入益母草 , 鲜甜美味 , 便是朴实无华的益母草汤 。


△益母草汤 。

写到这里 , 已将近快五千字了 , 但还觉得表达不出我对潮汕美食深沉的爱意 。 在汕头的街巷 , 转身便能遇到震碎世界观的美味 , 像甜咸合并的老妈宫粽球、帮你回忆起童年的草莓冰 , 还有人民广场上的豆腐花、海石花等等……

汕头实在是一个过于丰富的城市 , 而且它的这种丰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 璀璨、美丽又诡谲 。 它靠着海边、说着古老的语言、拜着老爷 , 在舌尖上过着最舒服、也最洒脱的日子 。

虽曾有争议 , 但你不得不承认 , 这样的城市 , 实在太吸引人 。



黄加宝

你对汕头有什么印象吗?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校对 | 黄思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