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连发4篇期刊!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从鱼演化到人”的关键证据!( 二 )



但是 , 如果动物要登上陆地 , 靠这样一张圆嘴肯定会被饿死的 。 有颌类的构造相对于无颌类要灵活得多 。 现在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类 , 包括人也是如此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有颌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此之前 , 科学家们只找到了一些零星的化石证据 , 并没有可靠的关键证据证明这段演化路径 , 且发现的化石主要是在志留纪之后的泥盆纪 。
科学家们通过理论研究认为 , 有颌类应该是起源于奥陶纪 , 并且在志留纪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 但苦于找不到可以佐证这个观点的证据 。
“贵州石阡化石库”所对应的时代是距今约4.39亿年前志留纪早期 。 这里拥有数量多、保存好的有颌类微体化石 。 我国朱敏院士团队就在发现了双列黔齿鱼的23枚牙齿 , 它的齿旋代表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 。 这个发现把“牙齿的起源”向前推了1400万年 。

除此之外 , 他们还在这4吨多的有颌类微体化石中拼合出了新塑梵净山鱼 。 这个化石证据也终止了学术圈关于鳞片和棘刺化石分类位置的长期争论 。

从人的分类当中 , 其实我们能看到“四足总纲” , 这里“四足”指的就是动物的四肢 , 对于人来说就是人的胳膊 , 再包括鱼的偶鳍 , 它们有个统称叫做:附肢 。 科学家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了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 , 来自于4.36亿年 , 也是在志留纪 , 它的腹部有一堆中观全身的腹侧鳍褶 , 这将是揭开“附肢起源”的关键证据 。 这意味着“有颌类”和“附肢”的起源大概是在同一时期 。

【1天连发4篇期刊!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从鱼演化到人”的关键证据!】这些发现把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 , 这也直接用化石证据 , 证明了有颌类在志留纪早期就已经出现 , 进而证明之前科学家们的理论猜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