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案例】“电享家”数字化能源服务平台( 二 )


①终端覆盖方面
采用智能芯片、物联网、5G、信息与自动化融合的技术 , 通过在客户侧安装末端智能终端 , 多源汇聚用能数据 , 对客户用能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 , 并提供售电代理、现货交易、智能运维、能效管理、数据增值等服务的统一数据支撑 。
②线上运营方面
通过电享家APP、公众号进行宣传 , 通过线上流量与内容运营 , 结合在各地市公司建立线下宣传推广与服务团队的方式 , 实现用户的快速引流 , 提高平台知名度与品牌效应的打造 。
③线下运营方面
通过与各地市公司的省管产业单位与营销服务团队建立专业的线下运营团队与服务体系 , 形成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与快速推广营销机制 , 打造市场化服务新生态 。 在每个地市打造实体的体验门店与运维中心 , 增强用户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
2.2 盈利模式
在客户侧配电房投入总表线路的终端及各类传感器 , 免费提供软件及硬件使用 。 通过收取使用平台服务费以及能源服务套餐费用的方式实现项目营收 , 服务套餐的内容包含电力运维抢修业务、电力市场交易服务、增值服务、能源替代服务、用能优化服务等 , 将前期的软件研发成本和硬件投入成本分散均摊到运营年度服务费用和能源服务费用上 , 而随着使用范围的推广 , 用户数量的增多 , 对单个用户而言也极大减少了其使用平台的均摊成本 。

(3)技术架构

1. 产品主要内容


图1产品工作原理
产品主要内容包含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①软件部分包含PC端系统和移动APP端:

图2PC端主站系统
PC端主站系统包含配网运维、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节能改造及增值服务等子系统 , 企业用户可在系统上查看配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情况;电压、电流、电量、功率因数等电能数据;温度、湿度、烟感、噪声、监控视频等环境监测数据;以及运维工单及运维工作流程的线上流转及资料留存 。

图3移动APP端应用
APP端移动应用主要用于辅助用户在移动端查看上述PC端主站系统的数据 , 以及支撑运维工作人员在线填报运维抢修工作内容 , 向无纸化办公方向转变 。
②硬件部分包含智能融合终端及各类传感器
2.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①云计算技术:基于云计算技术 ,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 , 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
②大数据分析技术:基于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组件 , 对海量的电能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运维数据进行清洗与治理 , 实现海量数据的分类规整 , 支撑业务流程的流转;
③物联网技术:基于智能融合终端与传感器设备 , 通过蓝牙通讯、无线通讯、光纤通讯等方式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 , 并将信号传输到主站系统 , 实现设备的智慧物联;
④移动应用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 , 实现移动端APP与主站系统的数据通讯;
⑤人工智能技术:基于主站系统的算法模型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 , 构建用户侧的数据分析模型 , 指导开展线上与线下业务 。
三、转型成效
(1)企业价值
“电享家”为企业提供24小时用能数据在线监测分析 , 实现不同用能设备的互感互知 , 促成重点能耗设备的节能改造 , 节约人工成本 , 提升用户配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实现安全、智慧、经济的用能目标 。
(2)社会价值
对政府机构来说 , “电享家”能够提供大中型能耗企业的用能数据 , 为政府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

四、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建议
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全局战略支撑 , 缺乏数字化建设方法和经验的指引 , 企业技术能力难以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 但尽管部分企业采取内部培养、优秀人才输入等多种方式构建企业数字化人才体系 ,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成本负担较重 , 存在一定风险 。
以运维为例:传统的用能企业配电室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 , 进行7*24小时的监管运维 。 加之市场现有电力用户侧的运维能力薄弱 , 许多用能企业缺乏高素质、精专业的技术运维人员 , 经常会因操作、维护不当 , 导致设备故障 。 企业用能安全得不到保障 ,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 运维人员流失率高 , 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 还带来了巨大用电安全隐患 。
“电享家”的智能运维服务可以帮助用户解决这些运维过程中的刚需痛点问题 。 “电享家”智能运维系统是通过智能终端采集器、表计、传感器等设备 , 对企业各个配电房、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或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 。 数据同步上传到云系统可利用算法模型进行智能分析 , 出具数据分析报告 , 管理人员及运维人员即可通过PC端或APP端实时查看 ,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运维抢修工作 。 实现配电房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模式 , 节省人工成本 , 提高运维效率 , 保障用电安全 ,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