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舆论的复杂性,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我们与恶的距离》,舆论的复杂性,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文章图片


《我们与恶的距离》,舆论的复杂性,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 李晓明一家表现的是舆论的复杂性 。 舆论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 尽管他们并不是作恶者 , 这时舆论反而成了作恶者 。 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 例如游泳池两家起争执当事教师因网暴而自杀、明星因网暴而自杀、新冠患者被“人肉”等等 , 电视剧也是以李家人从被网暴到逐渐回归正常生活的过程为线索的 。 宋乔安一家表现的是媒体的关键性 。

媒体是舆论的巨大影响因素 , 也就是说大众和事实之间永远隔着一层雾 , 因为大众是通过媒体的加工而看待事件 , 而媒体就是指引人们的道路 , 媒体对于事实报道的准确与否决定着舆论的客观与否 。 通过宋乔安的新闻部工作片段 , 本剧揭露了媒体“假新闻、夸大报道、为流量不顾道德等”弊病 。 现实中也有众多新闻媒体为追求速度报假新闻、自媒体“引战”、BBC抹黑新疆扭曲事实等等 。

媒体作为民众的“引路人” , 应当加强道德感 , 重视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 , 否则在无形中就成了作恶者 。 谈谈王赦的妻子美媚 。 美媚是个典型的白富美 , 剧里从侧面描写了她舒适富裕的生活 , 被家人宠爱 , 没有历经世事险恶 。 在选择王赦后 , 一开始她因王赦为她眼中的“恶人”辩护 , 以致危及家人时 , 表示了不理解和抵触 。
【《我们与恶的距离》,舆论的复杂性,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在丈夫与她推心置腹地交流后 , 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 后来为了不让丈夫担心 , 瞒下了她收到的带有人身威胁的各路讯息 , 在失去孩子后 , 她也不曾埋怨过丈夫 。 在剧末 , 她主动鼓励丈夫回到法扶的岗位上 , 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论女性成长线怎么写 , 请参考美媚 。其他角色 , 包括主角便不在此赘述了 。结局虽是俗套的圆满 , 但不算失真 , 就当是治愈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