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亿富翁到街头泥瓦工,宝发集团董事长张增加到底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二 )


后来 , 赚钱心切的张增加观察到 , 当地水果供不应求 , 那么卖长水果的果树 , 肯定有市场、能赚钱 。
但是种果树需要买种子育苗 , 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
没有办法筹到这笔钱 , 怎么办呢?张增加和妻子一商量 , 干脆俩人拿个桶 , 去街头捡桃核去 。
有时看到别人吃桃子 , 他们就等在旁边 , 安静地等人家吃完把桃核扔地上 , 再赶紧去捡起来 。
就这样 , 通过种果树 , 他们赚来人生第一笔巨款800元钱 。
张增加注意到 , 礼泉县街头 , 虽然人来人往很热闹 , 但是饭馆很少 。 就连摆摊的小贩 , 也是从家里自己带饭 , 寒风呼啸的冬天也没地方买顿热饭菜吃 。
发现了这个商机后 , 他和妻子商量后 , 在1997年 , 去礼泉街头开了一家面馆 。 夫妻俩勤勤恳恳 , 服务态度也好 , 面馆生意非常兴旺 。 他们家经济进入小康 。
2002年 , 张增加去山东菏泽看姐姐 。 他发现在陕西老家被当做废木头当柴火烧的桐木 , 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

经过几次精心考察后 , 张增加回陕西开办起木材加工厂 。 3年不到 , 他积累起财富220多万元 。
有了钱的张增加 , 善良的天性得到展示 。
村子里谁家有了困难 , 只要他听说了 , 一定会上门帮忙 。

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 , 张增加立刻采购了大量生活用品 , 装满了租来的两辆大汽车 , 和妻子俩人亲自跟车 , 把物资送到了都江堰灾区 。
后面咸阳红十字会组织为四川灾区捐款 , 张增加又捐款5000元 。

截图来自张增加抖音
关于回馈社会、帮助他人这件事 , 善良的张增加一直谨记父亲的嘱咐 , 尽力去做 。
张增加把木材加工厂经营的顺风顺水 。 随着手里积蓄的资金越来越多 , 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汽车行业 。

2011年5月份 , 他投资1000万元 , 成立宝发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 主要经营汽车销售和汽车装饰业务 。
2011年7月年 , 张增加又投资成立咸阳天佑运输有限公司 。 在这几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国内汽车销售行业也迎来了春天 。
2014-18年 , 张增加把分公司开到咸阳、渭南、宝鸡等地 , 扩张到7家4S店 。

2017年公司业绩最好时 , 资产超过1个亿 。 46岁的宝发集团董事长张增加 , 走上了人生巅峰时刻 , 一时间风光无两 。
02、年少家贫 , 辍学务农
虽然有成功辉煌的日子 , 但是张增加小时候的生活特别不容易 。
现年51岁的张增加 , 出生于陕西咸阳兴平农村 。 家里兄弟姐妹7人 , 他是老幺 。
70年代初的陕西农村普遍贫穷 , 一家老小的生活 , 就靠庄稼地里微薄的产出 。 以致多年后 , 张增加说起小时候最幸福的事 , 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 。
在他6岁时 , 父亲给他定下一门娃娃亲 , 对方是父亲好朋友的女儿刘亚妮 。 在他9岁时 , 积劳成疾的父亲一病不起 , 不久就撇下一家老小 , 撒手西去 。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 。 再也没有人为他遮风挡雨了 。
这个年龄的孩子 , 本该安心在学校学习知识 , 但是家境越加贫寒的张增加 , 只能抹着眼泪辍学回家 , 跟着哥哥姐姐一起下地干农活 。
在他11岁时 , 操劳过度的母亲 , 也不幸生病 , 偏瘫在床 , 需要人照顾 。 张增加的童年 , 似乎还没开始 , 就结束了 。 哥哥姐姐相继成家另过 , 只剩下张增加和母亲相依为命 。
他一边辛辛苦苦干农活 , 一边细心照顾母亲 。
贫家的孩子早当家 , 说的就是张增加了 。
磕磕绊绊中 , 张增加长到了18岁 。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压倒他 , 反而让他充满干劲 , 一心钻研怎么才能挣到钱 , 以改变命运 。

看到跑出租来的钱又快又安稳 , 张增加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 。
年轻的张增加不怕辛苦 , 风雨无阻地经营着自己的出租车买卖 。 善良的品格、周到的服务 , 令张增加非常受欢迎 。 慢慢地 , 他和母亲的生活有了改善 , 后来又积攒下人生中第一笔钱 。


陕西省1986年-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03、布局出错 , 沦为“老赖”
注重情谊的张增加 , 把曾经一起在木材加工厂打拼的兄弟们 , 放在了这几家分公司 , 做为主管人员 。
然而 , 新兴的汽车行业 , 不同于木材加工厂 , 对管理人员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 。
我们都知道 , 我国这十几年经济发展迅速 , 国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 , 人民对汽车的购买欲望、更换频次都相应提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