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国庆想解个压,发现在搞毛线( 二 )


2013年成人涂色本《秘密花园》走红 , 亚马逊全球销量200万册;2016年指尖魔方募集到六百多万美金;2017年 , 指尖陀螺在国内市场火爆 , 据成都商报报道 , 广州、深圳、义乌等地在3个月的时间内已形成了一条从生产到零售的指尖陀螺产业链 。
“抖音、小红书基本是大趋势 。 ”一位在义乌从事7年玩具文具批发生意的卖家向我们透露 。
抢占闲暇时光
与解压馆、解压视频相比 , 动辄投入几十上百万的乡村解压民宿 , 转身没那么容易 。 但这些依山傍水的“老房子”同样在经历迭代 , 只是与年轻业态相比 , 由于消费需求不同 , 它们的新陈代谢变得更慢 。
近两年疫情反复 , 长途旅行减少 , 城市周边游需求暴涨 。 根据途家民宿发布的五一出游趋势 , 截至4月22日 , 五一期间乡村民宿订单量占比达到51% , 较去年占比提升20% , 这也是五一乡村民宿订单量首次超过城市民宿 。
民宿品牌飞茑集的总经理邓雁升告诉小巴:“由于疫情等影响 , 让人们感到焦虑 , 心情紧绷 , 乡村民宿能让人逃离城市相对压抑的氛围 。 ”
西坡民宿创始人老钱同样表示:“远离压力源 , 拥有一个放松的空间 , 跟亲近的人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 是非常好的解压方式 。 ”

辩手席瑞在一次国辩中说:“不是工作的价值决定了你成为谁 , 因为工作在把我们变得原子化 , 当社会分工细化的时候 , 我们每个人都是趋同的 , 可是只有闲暇的时光 , 那些独属于我的时光决定了我要成为谁 。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我们注定会生活在压力越来越大 , 越来越身不由己的环境中 , 被推着赶着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 , 扮演不同角色 。 似乎只有转换角色的间隙 , 坐在车里抽一支烟的时间 , 和每个不舍得入睡的深夜才属于自己 。
乡村民宿做的 , 便是“间隙生意” , 将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切割出来 , 换个空间 , 以起到暂时远离压力 , 获得片刻自由的效果 。
与“月抛式创业”相比 , 消费者在“间隙生意”里停留的时间更长 , 花费也更高 。 邓雁升和老钱的民宿均价都在一千元以上 , 客群以白领为主 。 这就意味着 , 在这类解压生意里 , “新鲜感”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 , 但迭代依旧不可或缺 。
当一个又一个乡村被开发成“小马代”“小瑞士” , 解压的需求 , 能把客人带到当地 , 却不一定会带进自家民宿的门 。
“身边很多民宿倒闭 , 疫情影响是一方面 , 另外大家无法出国游 , 就会选择国内相对优质的民宿 , 没有特色和品质的就会被淘汰 。 ”邓雁升说道 。
他的民宿品牌飞茑集正计划与其他品牌合作 , 将咖啡、美食、图书馆等不同业态结合到民宿周边 , 打造一个旅游娱乐项目 。 今年流行起来的露营 , 也成为许多民宿的揽客新思路 。
情绪经济
行文至此 , 或许我们可以稍作总结 , 目前市面上较为普遍的解压方式 , 可分为以追赶流行、体验新鲜事物来打破无聊生活节奏的外求式解压 , 以及转换空间、切割时间来获得短暂调整心境的内需式解压 。
二者的共性 , 从需求端来说 , 是对碎片化的掌控 , 即从持续压力情绪中拾取碎片 , 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掌控 。 从供给端来说 , 是随着解压需求转变发生或快或慢更新换代 。 更迭可以是主动选择 , 也可能被动发生 。
我们曾面向大众发放了一份《解压方式调查问卷》 , 截至目前 , 共收到258份调查结果 , 年龄涵盖18至60岁人群 , 所热衷的解压方式如下图所示 , 看书、运动、听歌位列前三 , 成为人们最热衷的解压方式 。

解压的需求是对碎片化的掌控 , 以此为线索 , 我们可以衍生出多种商业业态 。 也正因它的衍生趋势之强 , 解压似乎无法被当做一个细分经济市场来解读 。
小马宋在新作《营销笔记》中提到 , 成为一个细分市场需要具有可识别性与可衡量性 。 简单来说 , 这一市场所针对的用户群体、消费能力、消费规模、偏好都是可量化的 。
但在解压市场 , 我们暂时无法给出明确定义 。
从解压经济来看 , 在城市这个庞大的容器里 , 人们的压抑情绪无法宣泄 , 只能通过对某些事物、某段时间的碎片化掌控来找到出口 。 而解压生意 , 正是为宣泄压力而生的各式各样经济模式 。
因此 , 如果把能给一部分人带来情绪宣泄的业态都归为解压经济 , 我们今天在探讨的就不是一个细分市场 , 而是一大部分消费市场的总称 , 它或许也能拥有一个新名字:情绪经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