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现代社会压力太大了 , 资本、内卷、快节奏 , 太阳升起 , 车来车往 , 熙熙攘攘 , 那不是我的世界 。
——陈铭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小巴认识一个很爱折腾的90后女生 , 叫小燕 。 她大学毕业6年 , 待过3座城市 , 横跨3个行业 , 换过4份工作 。 今年年初从互联网大厂辞职 , 在杭州开了一家解压馆 。
谈起创业的初衷 , 小燕说互联网行业的996和内卷 , 令她身心疲惫:“我患上了神经性头疼 , 平均2个月就要去一次医院 , 虽然赚得多 , 但都送给医院了 。 压力大 , 头发也开始掉 。 ”
在记不清是第几次因为身体不适半夜赶往医院后 , 小燕又一次决定转行 , 去做一份让自己感到轻松的工作 。
以解压为名 , 小燕的解压馆主营当下颇为流行的手作Tufting(簇绒) 。 去年9月 , 小红书发起了一场名为“一起搞毛线”的话题活动 , 带话题发布相关内容 , 会得到平台流量倾斜 。 也正因如此 ,Tufting开始在国内流行 。 除潮流外 , 它常与“解压”这个关键词相伴 。 在小红书搜索“Tufting” , 相关笔记超过17万篇 。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3月发布的科学简报 , 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 , 全球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大幅增加25% 。
在财新一篇名为《新冠隐形伤痕:抑郁、焦虑和精神健康》的特别报道中提到6月1日、2日 ,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人数超过平时门诊量的2倍 。
伴随车贷、房贷、工作、婚姻、家庭、学业等“个体小型压力”不断汇聚 ,压力俨然成为当代人的通病 。
当解压需求被大众认可 , 相应的生意就会出现 。
小燕的解压馆是其中一类 。 95后云南姑娘熊熊 , 毅然辞去公职工作 , 在B站做起解压视频博主 , 后又跑到义乌开解压玩具网店;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开了多年民宿的老钱、邓雁升正琢磨着做民宿集 , 把露营、户外游乐加入自己的服务项目……
同一需求 , 不同人 , 不同行业 , 解压生意似乎不像茶饮、美妆那般 , 有一个基础轮廓 , 再多的衍生都跳不出限制 。 那么 , 解压生意真的如所见般宽泛 , 毫无模式可依?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
“不流行了就做下一个”
不只解压馆 , 最近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 , 还有解压视频 。
用美工刀将一个外表白色的胶带球缓缓切开 , 球内层层叠叠的色彩沿着刀刃展开 , 无需配乐 , 轻微的“刺啦”声与切割画面绝配 。
这是熊熊在B站发布的解压视频中的一个 。
熊熊被家里安排考公 , 在云南一个偏远小镇做大学生村官 , 热爱自由的她平时只能靠卷胶带球排解心中烦闷 。
去年7月 , 她把自己第一次卷胶带球的照片发上小红书 , 意外得到了558个赞和50个收藏 , 回复也有几十条 , 大多询问制作方法 。
“看到这么多人感兴趣 , 我就把制作过程拍成视频放到小红书和B站 , 效果挺好 , 慢慢就开始做胶带球解压博主 。 ”熊熊介绍道 。
做解压博主的第2个月 , 她的一条视频在B站播放量破百万 , 赚到了第一笔激励奖金 , 约五千元 。 看着比本职工作更多的收入 , 熊熊动了辞职的念头 。
随后 , 又一条爆款视频的出现 , 让她两条视频的收入加起来超3万元:“我发现今年出现了很多专门卖粘球胶带的商家 , 以前完全没有 , 那些网店的粘球胶带销量都超过10万+ 。 ”
拿着解压博主的收入与发现的商机和家人谈判 , 辞职、去义乌创业 , 一气呵成 。
发现了吗?熊熊做解压生意的契机和小燕很像 , 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过累了 , 干脆跳脱出来 , 换一件新的事做 。 做解压生意对她们而言 , 又何尝不是一种解压 。
【流行|国庆想解个压,发现在搞毛线】通过接触新鲜事物 , 来获得对日常无趣生活补偿的解压方式 , 最核心的点是“新鲜”二字 。 解压馆对小燕来说 , 是缓解互联网压力的新鲜 , 解压视频对熊熊而言 , 补偿了公职枯燥的新鲜 。 这样的新鲜 , 同样渗透在她们的解压生意里 。
“不流行了就做下一个 。 ”问及未来规划 , 互不相识的两人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 依托流量而生的Tufting、胶带球总会被更新鲜的事物取代 , 快速更新迭代的“月抛式创业”似乎成为这一类解压生意的独特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