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地球究竟存不存在?如果存在,那我们见得到吗?( 二 )


既然 , 宇宙中有这么多第二地球 , 人类在过去的探索当中也确定了不少超级地球的位置 , 为何却说我们永远见不到它们呢?
距离是硬伤当大家细心观察 , 就会发现如今这个世界是“得能源者得天下” , 此前围绕石油的一系列纷争就足以证明 。

石油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如果说人类从前争夺能源 , 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 , 那么现在更为关注能源 , 则是因为这代表着谁有能力率先冲出地球 , 前往其他星球“划分领地” 。
毕竟这些无人造访的行星往往没有归属者 , 所以到那时难免会出现先到先得的情况 , 而想要抵达最近的行星 , 都需要足够强大的燃料 。 如果我们一直以这样的龟速前行 , 火星可能就是人类“星际旅行”的极限了 。

宇宙飞船的概念图
再看这些被发现的超级地球 , 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十几光年 , 距离比较远的则在几百光年甚至几千光年之外 。 对于几百、几千光年之外的尚且不提 , 仅仅是十几光年外的超级地球 , 我们都无法抵达 。
首先 , 人类的飞行器速度很慢 , 这代表着我们跨越1光年都需要花费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光 。 而人类文明的历史不过才6000多年 , 这样的长时间远征 , 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

航天飞机对于宇宙来说实在是太渺小
其次 , 人类的寿命阻碍了我们奔向遥远的第二地球 , 就算我们以所有人都能活到100岁来算 , 并且在长途旅行中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 。 想要抵达距离地球最近的超级地球 , 也是要经历数代人的 。 更不用说 , 宇宙环境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 , 在太空的长途旅行当中我们很难保证自己长寿 。
综上所述大家就会发现 , 第二地球存在却难以与我们相见的原因就是“距离太远” , 在这种距离硬伤存在的情况下 , 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解决这一问题 。

人类的寿命是非常短暂的
要么给飞行器提速 , 使其达到近光速的水平 , 要么就是延长寿命 , 将寿命的上限提升到千年 。
当然 , 大家都知道 , 从目前来看 , 这两个都不现实 。 因此 , 对于第二地球的问题 , 我们只能不断地搜索和发现 , 想要近距离观察甚至抵达 , 现在是无法做到的 。

只有不断探索宇宙 , 才能更加了解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 , 其实搜索第二地球这件事情 , 实施起来也是具有一定困难的 。 因为直到现在 , 对一些第二地球的大气、体积等基本“三围信息” , 人类都不了解 。
第二地球的搜寻不容易咱们在前文中说了 , 为了能够进一步缩小搜寻的范围 , 科学家人为划分了宜居带的概念 。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科学家发现其实宜居带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指标 , 它们偶尔或出现移离和回归 , 这具体取决于其内部恒星的变化 。


资料显示 , 根据 Kopparapu等人2013年的定义 , 太阳系的宜居带从地球轨道内侧延展到火星轨道外侧 。

宜居带与宜居行星示意图
更不用说宇宙当中其他的恒星和太阳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 这就导致宜居带的范围也要适当的变化 。
比如说对于类太阳恒星 , 宜居带的范围大概在0.99-1.7AU , 如果这颗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0pc(秒差距 , 1pc=3.26光年)的话 , 那么想成功观测这一星系至少要用口径大于3米的空间望远镜 。

宜居带内的温度不会太冷 , 也不会太热
其实从这一点就能看出 , 人类的观测设备还是十分有限的 , 这就限制了我们的搜索范围以及观察情况 。 对于不少已经发现的超级地球 , 重要的数据依旧显得模糊不清 , 这就是受限于科技发展的表现 。
不过在搜索第二地球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 , 各国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明显有变化 , 未来人类可能会在技术的革新之下 , 找到更多有关第二地球的信息 。

仍有很多“宇宙”未被人类探测到
甚至说 , 我们还可以通过空间合成孔径望远镜阵列干涉成像的新手段 , 获得更强的观测能力 , 说不定还能拍下第二地球的照片 。
当然 , 找到和抵达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 目前对于移民到第二地球的问题 , 大家还是不要太乐观 , 因为我们的飞行器速度确实还差的太远了 。

未来宇宙飞船的概念图
只能期待在未来的百年之间 , 人类的科技又会迎来爆炸式的发展 , 这样的话 , 我们就有机会抵达光年之外 , 看看这些与地球极为相似的星球到底是什么模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