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法是借助卫星 , 因为大气以上的自由空间中 , 光衰减很小 。 中国的潘建伟团队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卫星实现了这个方案 。 他们实现了1203公里距离的量子纠缠 , 而且观察到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 , 后来 , 又与蔡林格组合作 , 将纠缠光子对分配到中国与奥地利两地 。
另一个途径是所谓量子中继器 , 基于纠缠交换 , 通过多个节点 , 实现长程纠缠 。除了有效的纠缠交换 , 还需要好的量子存储 , 因为在一方的许多次纠缠交换过程中 , 另一方必须保持量子态不变 。 这些技术结合起来 , 可以导致全球量子网络的建立 。
1991年 , Artur Ekert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态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 。 通过检验贝尔不等式是否违反 , 可以发现通道是否安全可靠 。 2006年 , 蔡林格组以144公里距离 , 实现了这个方案 。 2022年 , 3个组用没有漏洞的贝尔测试 , 实现了这个方案 。
多个粒子的量子纠缠则是实现量子计算的基础 , 而且也是理解多体量子态的重要概念 。
【读特专稿 | 回应爱因斯坦的质疑,3位诺奖得主如何为量子纠缠正名?】量子纠缠成为有力工具 , 为量子技术新纪元打下基础 , 是所谓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基础 。 作为实验工作 , 这次诺贝尔奖获奖工作为这些发展打下了基础 , 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 。
推荐阅读
- “这件事,只有中国和美国可以!”
- 多次推后!NASA:美登月火箭发射日期再次调整,能够成功吗?
- 宇宙6大速度,人类仅仅达到第三,如果达到第六能飞到宇宙边缘!
- 你的宇航梦可以实现了 第四批预备宇航员招聘了
- 为什么海马被称为“上帝喝醉时创造的生物”?
- 实锤了?一张图片对比两种月球车,就能证明老美上世纪登月造假?
- 领先就领先美国!这次中国下了一步先手棋,美国几个月后才有动作
- 科学家发现癌扩散关键蛋白质
- 揭秘中国空间站在轨转位背后的“体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