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向着梦想的地方前行——摩旅G317( 二 )


在即将抵达米亚罗的时候 , 公路开始逐渐向上抬升 , 海拔也逐渐提升 , 两边的植被开始呈现出高海拔地区独有的特点 , 不再是河谷里那样的光秃 , 针叶林开始逐渐出现在视野 , 绿色的草甸绵延向远方 。

抵达米亚罗景区门口时 , 队友们停下车逗留了一小会 , 在确认景区已经闭园后继续向前 。 从这里开始 , 距离马尔康市区仅有不到100公里的路程 。
最终我们没有抵达马尔康市区 , 而是在30公里外的一个村庄露营 , 这里的海拔3000米左右 , 我们找了一处村委会的院子 , 可以远眺群山 。

刚到时便有一位藏族小伙前来搭讪 , 这是一位在成都上大学的大二学生 。 晚饭是伙伴带的野炊烤盘 , 加上镇上买的凉菜 , 以及在村子里买的3斤牦牛肉 , 最后我们一行6人和藏族同胞在一片谈笑声中结束了这场晚餐 。

晚餐结束时间为晚上10点 , 此时万籁俱静 , 村里的灯火早已熄灭 , 月光明亮地洒下来 , 照在我们这群游人身上 , 也照在了4顶颜色不一的帐篷和6辆摩托车上 。
我抬头望向天空 , 除了皎洁的月光外 , 深邃的夜空中繁星明亮 , 银河似乎都肉眼可见 。 我很庆幸 , 自己得以在2022年的这个夏天来此 , 体验不一样的川西之旅 。 只是突然间便开始怀念 , 怀念起2年前的夏天 , 也是川西之旅 , 只不过身后载着喜欢的人 。 而此时 , 刚好经过了2年 , 曾经一起历经风雨的人早已不在 。
次日 , 藏族小伙早早地拿来了哈达 , 送给我们这行人 , 他以独特的礼仪表达了对我们的欢喜 , 而这也是我们此行第一站便受到的最高礼遇 。

收拾完毕后我们开始前往色达 , 在色达逗留3个小时后抵达炉霍 。 抵达马尔康时 , 时间是早上10点左右 , 我们在进城的客运站旁吃了早餐 , 随后继续启程 。 利用吃早餐的时间 , 我和3个队友洗了车 , 将前一日隧道里粘上的泥土和污垢洗净 , 这样看上去便更加清爽 , 而其他两个队友则表示并不想洗车 。
离开马尔康 , 317国道开始变得狭窄 , 双向2车道的道路加上河谷的蜿蜒曲折 , 使得车速被限制在了80km/h以内 。 驶离城区几十公里后 , 道路终于变得宽阔 , 这时候我们开始撒欢了跑 。

下午1点左右 , 我们在路边的餐馆吃午餐 , 巧合的是这家餐馆是有个队友几年前来也吃过饭的餐馆 , 吃饭时我们得知色达喇荣佛学院需要提前3天预约 , 这时 , 我们将第三日的行程终点定在了炉霍前面一个县 , 甘孜县 。

从这里开始 , 景色开始再一次变换 , 随着海拔的上升 , 山脉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带开始一一呈现 , 低矮的灌木丛、浅绿的草甸、墨绿的针叶林一一出现在视野 。
计划里的色达喇荣佛学院取消后 , 我们开始沿着317国道撒欢了跑 , 抵达炉霍县城时 , 时间仅仅是下午3点左右 , 而此时距离甘孜县还有100多公里 。

我们利用休憩的时间 , 航拍了这座充满着藏族风情的县城 。 从天空视角看 , 这座城市几乎都是红顶的房子 , 一片片地 , 颇有色达喇荣佛学院的感觉 。 依稀记得五年前第一次路过这个县城时的场景 , 当时并没有接触无人机 , 也并没有在这里作过多停留 , 而是径自从城旁边穿过 , 前往色达喇荣佛学院 。 如今 , 时过境迁 , 早已没有了当初那份心境 。

离开炉霍之后 , 景色开始再一次变换 , 从针叶林、灌木丛变成了单一的草甸 。 除了路边及河谷边上零星的树木外 , 几乎再无高大的植物 。

由于路况比较好 , 我们将车速保持在了80-90km/h的时速区间 。 我的车是400mL排量 , 在3000米的地方保持这个车速还是相对很轻松 , 而同行的队友还有两辆RT3 , 他们也能以相同的速度跟上我们 , 跑长途及高原排量的优势在这里便得以体现出来 。

离开炉霍县城2个小时之后 , 我们开始再一次进行海拔的爬升 , 不同于前面从1000多爬升至3000多米的地方 , 这次我们是在3000米海拔的地方继续向上攀爬 。 这对车辆的动力考验则更加大 , 我骑着的赛科龙RX3S可以轻松地保持着80km/h以上的速度爬坡 , 而两辆RT3则就没有这么好的表现了 , 受限于排量及传动系统 , 他们的最高时速仅能维持在80km/h左右 。 不过这个速度表现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进行爬坡行驶已经非常不错 。

行至半山腰时 , 只见队友在旁边招着手 , 我因为拍照变成队伍里最后一个车 。 在连续骑行了2个多小时后 , 我们也是时候仅能补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