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吴哥的建筑远看就像乱石!但惟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微笑|吴哥的建筑远看就像乱石!但惟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文章图片

微笑|吴哥的建筑远看就像乱石!但惟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文章图片

微笑|吴哥的建筑远看就像乱石!但惟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文章图片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东南亚游记 , 束埔寨吴哥城 。 进了城门 , 坐上仅供城内通行的中巴 , 第一个要参观的便是巴戎庙 。 邹导在车上先介绍了一番 , 什么某某国王兴建、“有49座 , 实际是54座四面佛”、“有三层 , 下面两层是婆罗门教风格的方形 , 最高层是佛教风格的圆形”等等 , 我们各自听着 , 脑中如何恐怕也是人一个样了 。 及至到了庙前 , 不觉失笑 , 刚才郭导那一番话 , 实在不如他更早时一句概括来得精辟:“吴哥的建筑 , 远看就是一堆乱石”!

并行 。 石阶多很陡峭 , 邹导说这体现了“神对信徒的考验”之意一信徒们必须经历身心的磨练 , 方可膜拜到神 。 被众多信徒踩踏过 , 被千百年来的风雨冲蚀过后 , 石阶的表面已经坑洼不平 , 边缘更有很多已被磨成了圆弧状 , 真要走在上面须得十分小心 , 想来对“后来”的信徒们来说 , 这必定是更多的考验吧?好在 , 现在石阶上已搭上了木板 , 像国内的栈道的样子 , 好走得多了!

我们走入了一条曾经的回廊 , 它现在已经没有了顶篷 , 向外的一侧只余下一根根柱子奇怪地立着 , 向内的一侧的墙体似乎还完好 , 并且 , 连绵的墙面上 , 满满的都是浮雕!长廊里人很多 , 摩肩接踵的 , 不同的头发、眼睛、肤色、衣饰 , 无不惊异地欣赏着浮雕听着导游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作介绍 。 浮雕上大多是婆罗门教的神话故事 , 也有市井风情 , 甚至据说还有描绘宋朝时中国人应邀派兵来此地协助驱逐外敌的 。
【微笑|吴哥的建筑远看就像乱石!但惟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人物上至天神、国王 , 下至升斗小民 , 场面浩大 , 线条流畅 , 形象生动 。 从回廊中折转出来 , 或重登台阶 , 再上一层;或进入一间小室里面似曾为供奉神龛、修行静思之处 , 而今仅空余石壁 。 邹导指点我们站在窗内探出头去 , 在外面从下往上拍 , 便是一张“千年镜框、百年人”的照片了 。 望出窗外 , 自然不能只看到相机镜头 , 无法忽略的 , 是使巴戎庙闻名遐迩的四面佛 。

这里的四面佛 , 有说49座的 , 有说54座的 , 总归一个字——“多” , 前后左右 , 上上下下 , 处处都能看到佛像那安详微笑的脸 。 有人说那些佛像的面庞很有本地高棉人的相貌特点 , 我无以考证 。 往来的游人也无法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找尊佛像静静交流请教“微笑看人生”的真谛 。 但即使只是匆匆穿过这四面环绕的带着亲切从容的“高棉的微笑”的群像 , 就不难感悟到他们所传达出来的那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启迪 。

郭导那里自有无数关于这些四面佛的故事 , 比如他说曾带一队经商或是从政的客人去看一尊仅余一张嘴的佛像 。 带着我们这群老老少少 , 他却引我们去看石壁上一处雕刻得非常精美的“未完工的窗户” , 窗户的下半部很完整 , 上半部却留空了 , 显然并不如这里众多的雕塑那般或被风雨侵蚀 , 或被战争损毁 。 究竟为什么留空呢?也许代表着向天空开放 , 也许只是希望留给后人继续完成 , 又也许原因并不重要 , 只要你去思考?

不知不觉间 , 已从巴戎庙后方的石阶一路走了下来 。 回望 , 沿着石阶是一道又一道的石门层层嵌套 , 通向最高处的佛塔 。 奇怪 , 这里的石阶是笔直一线的 , 不似前山那样曲曲折折 , 被回廊等隔开 。 这又有着怎么样的寓意呢?走下巴戎庙 , 感觉有点沉重 , 尽管那些“高棉的微笑”提醒着我们应该宽容 , 然而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艺术品仅能以残缺的面貌示人时 , 不免仍会忧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