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技的蓬勃发展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些技术与人文交织的科幻作品 。 人们想要通过更多的故事与作品去认知机器世界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
讨论科幻影视作品的时候 , 总是绕不开《黑客帝国》系列 。 即便没有看过《黑客帝国》电影本身 , 也应该对这个选择题有所耳闻:两颗红蓝药丸 , 必须从两者之间选一个 , 红色药丸代表真实残酷的现实 , 蓝色药丸代表虚拟美好的梦境 , 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也是贯穿整个黑客帝国系列架构的关键设定 , 启发了很多人对世界的认识: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著名的红蓝药丸情节 , 来自一个科幻文化中的著名假想——缸中脑 。
缸脑:我是谁?我在哪?
“缸脑” , 是20世纪80年代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提出的著名假设 。
在这个假设中 , 有一个邪恶的科学家 , 将人的大脑放入一个充满营养液的缸中 , 大脑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科学家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各种神经电信号 , 这些电信号可以模拟我们的各类日常活动如走路、吃饭、旅行等 , 为大脑制造出各种体验 。 缸脑通过信号来体验人生 , 但不知道自己没有身体 , 以为自己在真实的世界里跳跃 。 但一切只是一场幻觉 , 缸脑哪里也没有去 , 只是一直泡在营养缸里 。
虽然这个假设实验的条件设置有些极端 , 但是假设内容本身足够令人震撼 。 如果将这个思想实验扩大到整个人类中 , 假设所有人类都被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所控制 , 地球就是我们的营养缸 , 我们体验过的所有都只是一场被设计好的幻觉:地球是高级生物设置的试炼场 , 人类有可能是高级生命VR模拟的一部分 。
细思极恐 , 这些假设从本质上都描述的是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怀疑 。 哲学家普特南提出缸脑理论 , 是想要解决外在实在论的指称问题而提出的策略性假设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整个外在实在论的论证的过程晦涩难懂 。 对哲学不感冒的人甚至会觉得十分无聊 。 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个假设论证最终的结果 。
缸脑理论的假设存在一个悖论 。 假设我们真的是缸脑的话 , 我们是不会直接提出来我们是缸脑的结论的 。 我们对存在本身的质疑 , 最多导向的反问是我们是谁 , 不会直接精准地指向是缸脑的结论 。 并且 , 缸脑所认知所谈论的“缸脑”与真实世界中的缸脑是不是一致也存在偏差 。 系统中的人类没有机会去认识或去想象系统之外的容器 。
我们谈论缸脑 , 更多的是讨论世界的终极真相 。 不过缸和脑也只是一个简明的类比 , 如果说在认知之外 , 存在缸外的“科学家“操纵的话 ,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 大脑和缸也都是操纵的幻象 , 那又会重新回到这个无解的哲学问题中 。 我们或许不是缸脑 , 但或许是在另一个不能想象编织的大笼子或矩阵中 , 被程序所控 。
缸脑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既难证实 , 也难证伪 , 论证会陷入死循环 。 不过对缸脑的讨论与思考却是意义非凡的 。
在科幻与哲学中的延伸
缸脑的假设 , 常被用于论证一些哲学理论 , 如知识论、怀疑论和观念论 。 其中 , 被更多人所讨论的是怀疑论 。 在怀疑论的论证中 , “缸中脑”和颅脑接收一模一样的信号 , 而且这是它与环境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 。 从大脑的角度看 , 它完全无法确定自己是“颅中之脑”还是“缸中之脑” 。 如果是前者 , 那么它的想法是真实的 , 身体的确在体验 。 但如果是后者 , 它的想法是错误的 , 它只是接收到了相同的电信号 , 在假装体验 。 但事实上 , 对于大脑来说 , 感受是相同的 。 这也意味着大脑无法知道自己是在颅中还是缸中 , 因此这世间的一切可能都是虚假的、虚妄的 。 那么对于人类来说 , 自身存在的客观性也被质疑 。 在完全由“信号”刺激创造的“意识世界”中将形成一个悖论 。
在知识论中 , 哲学家认为我们获得知识不仅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对象和认知环境 , 也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过程 。 也就是说 , 我们清醒时的知识由特定的“认知过程”构成 , 而这些过程在虚拟世界中是不起作用的 。 虚拟世界中获取的信息最终导向的是什么 , 我们无法获知 。
推荐阅读
- 3次棒打鸳鸯后,妈摊牌了:你若嫁出去了,谁养你哥一家4口?
- 小鱼闹窝对钓哪些鱼类影响大?小鱼闹窝对钓不同鱼类的具体影响
- 福州一小区3位同名新郎同一天结婚,网友感叹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 有一种惦记,叫“我想你了”
-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 排毒量超过眼镜王蛇 常被误认为是毛毛虫 但它却是世界最强毒蛇之一
- 百科全书-天文篇-水星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