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二 )


李大爷总结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现代人都是一股脑的往城里跑 , 城里生活时间长就会想念农村 , 农村现在和城市差别缩小了 , 城里有的农村基本都有 , 在哪里生活都一样 , 相对来讲农村要自由的多;第二山村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 空气新鲜 , 慢生活很适合老年人 , 特别是在农村住惯了的老人 , 农村老人你到了城市就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 不适应身体就要出问题;第三个是主要原因 , 你现在把房子卖了几十万元 , 到城里买一套房子就花完了 , 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来源?

说话间李大爷的老伴已经做好了早饭 , 看上去也非常简单 , 小桌子上放着3盘菜 , 一盘子红薯 , 2个大馒头 , 老人说这些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纯绿色食品 , 都不花钱吃着很健康 , 当地人的习惯早上是不烧汤的 , 两大碗白开水就解决了 。
老人家热情好客 , 一再邀请我们坐下来一起吃饭 , 推辞不掉 , 3个人各自吃了他们一个蒸红薯 , 干面甜的口感至今让人难忘 。

吃过饭李大爷坐在椅子上要抽口“神仙烟” , 接着给我们讲这个“豪宅”的事情:“这几年有钱的城里人都往山里边跑 , 很多人在这里买窑洞 ,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休闲放松 , 山沟下边有户人家的土窑洞都卖了10多万元 , 人家用青砖把窑洞院子里里外外装潢一新 , 还有砖雕造型 , 那才叫豪华 , 也有人来看我家的院子 , 提出给个更大的价钱 , 听说就是看上了我家这个很有年代感的老房子 , 被我拒绝了 , 你想想我住在自己的老房里 , 心安理得 , 卖了房子我去哪里生活?临到头拿着卖房钱最后都是坐吃山空!”

李大爷的儿子在邻县经营着一家面食饭店 , 生意还不错 , 他和老伴现在种着10多亩山地 , 一半是小麦玉米等等农作物 , 另一半是中药材 , 每年地理产的粮食也吃不了 , 中药材能有数万元的收入 , 种地干活不为别的 , 这是农村人的习惯 , 只要能动就干个不停 , 有活干就有好心情 , 用他的话讲活的就是一份心情 。

李大爷的院子分前后 , 前边是一排5孔砖窑 , 后边是个土窑小院 , 以前后院的土窑洞就是个牲口间 , 现在大爷在里边养了10多只羊 , 品种是现在不多见的绵羊 , 这是北方黄土地上的老品种 , 大爷几乎养了一辈子相当有经验 , 一年下来万元左右的收入 , 看来这窑洞院子老人家确实是离不了 , 高价不卖也在情理之中了 。

小山村是个黄土旱塬 , 靠天吃饭自古就是这样 , 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 , 当地人把耐旱的柿子做成了一种美食 , 就是大家非常喜欢吃的柿饼 , 昼夜温差很大的稷王山区生产的柿饼成了抢手货 , 前些年甚至销售到了东南亚等国家 , 每年的柿饼在腊月里常常是供不应求 , 李大爷家里的柿饼每年能够加工5千多斤 , 这也是家里一笔不小的收入 。

离开的时候 , 张老师试探着问老人:“李大爷 , 如果给您100万 , 你会不会出让小院啊?”
“我老了要钱做啥?现在要的是健康 , 砖窑在山中冬暖夏凉又接地气 , 住着心里舒坦 , 换个环境也许不适应 , 钱花光了就完了 , 再说了老院子也是一种回忆 。 ”
40多年前的山区“豪宅”在当下充其量也就是个不多见的旧砖窑院子而已 , 但对李大爷来讲这个院子是他最好的养老地方 , 毕竟健康和现实是第一位的 , 高价不卖自有他的道理 , 您说是不是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请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