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文章图片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文章图片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文章图片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文章图片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文章图片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


文章图片



【农民大爷40年前花千元,买下1座百年“豪宅”,如今百万不卖】国庆小长假 , 山西晋南地区阴雨不断 , 偶尔天空放晴 , 我们的民俗摄影小分队便出动了 , 就近走进了稷王山区的黄土大山之中 , 放飞心情随意行走 , 车子穿行在黄土沟壑之间 , 11点钟我们在坡顶看到了一个隐藏在山坳里的人家 , 青砖结构的民居飞入了眼帘 , 它与当地众多的土窑人家相比似乎很显高贵 , “哇 , 豪宅人家啊 , 走 , 看看去!” , 开车的张老师大喊过后 , 车子便沿着一条C字形的山路直奔目标而去 。

这个山坳里藏着一个袖珍山村 , 村口上两位大妈和一只小花狗迎接了我们 , 在她们的嘴里这个“豪宅”得到了印证 。
“你们说的是老李家的砖窑吧 , 这你们可算是找对了 , 他家的砖头窑洞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的 , 这是上百年传下来的 , 看你们的年纪应当知道 , 早先的山里人过得啥光景 , 一般人家要有几孔黄土窑洞就相当不错了 , 能用青砖建窑坑定都是有钱人家 , 老李两口子住了一辈子 , 把它当宝贝 , 赶紧去看看 , 美着呢 。 ”
两位老人热情地给我们指引着方向:“我们小村子现在也没有几户人了 , 算一算也就是四五户 , 很好找 , 里边车子是掉不过头的 , 你们沿着小路拐上一个弯道就看见了 。 ”

敞开的大门似乎就是为我们所留 , 走进院子满眼秋色 , 金黄色的玉米摊了半个院子 , 5孔整齐的青砖窑洞前 , 李大爷和老伴正在销柿子 , 看到我们进来 , 老人抬头说道:“刚刚雨停你们就来了 , 山路好走吗?天气冷了 , 外边潮湿 , 快到窑里坐坐 , 正好到了饭点一起吃点 。 ”我们本不想打扰老人家干活 , 可是话刚说完李大爷便站起了身子 , 拉着我们一起走进了窑洞里 。

李大爷今年77岁 , 孩子们已经成了家 , 年轻人向往山外的生活 , 都走出了山沟沟 , 土生土长在黄土山沟里的他和老伴坚守在这里 , 和村子里其他几位老人一样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窝 , 在山里养老继续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
当地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是一天两顿饭 , 天亮都要下地干活 , 早饭一般在10点左右 , 连续几天的小雨打乱了生活 , 雨停大爷老两口便迫不及待的摘柿子开始加工柿饼 , 今天的饭就晚了点 , 老伴做着饭 , 大爷和我们聊着天 , 话题便到了他家的“豪宅”上边 。

“我家以前住在更远的山里头 , 就是3孔土窑洞 , 上个世纪70年代 , 这个村子的这户人家迁到了山外 , 这个6分大的院子不用了 , 经人介绍我以10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 对于现在来讲1000元就是个捡漏的数字 , 可是在那个年代就是一笔巨款 , 东拼西凑的借了不少 , 让我还了几十年的账 , 当年之所以借钱买房主要就是为了能迁到一个相对好地方 , 人家的院子在当地也算是好院子 , 能用青砖建房的很少 , 据主人说有上百年的时间了 。 ”
大爷说完指着窑洞给我们看 , 他介绍说:“当地人建窑洞有几千年历史了 , 古人传下来的方法就是根据地理条件 , 在黄土崖下打土窑洞 , 这样既能节省钱财 , 速度又快 , 这户人家在当年相比很有钱 , 挖好窑洞又用青砖进行了加固处理 , 外表的青砖可以看见 , 这里边的上了一层黄泥 , 时间长了烟熏火燎的 , 表皮泥巴已经发黑 , 不要看是老窑洞 , 它是非常坚固 。 ”

外观大爷家的“豪宅”是一排5孔砖窑构成 , 尽管经历百年风雨它依旧坚固如初 , 大爷说:“这个砖窑是基础 , 在我手里80年改造过一次 , 窑洞门窗都变成了现代模式 , 上方还特别用来青砖建了花墙 , 做了防水处理 , 窑洞整体的高度在6米左右 , 里边高度有3米多 , 长度在12米左右 , 住了几十年外边没有啥变化 , 里边却是很舒服 , 冬暖夏凉自不必说 , 做饭住宿一体就相当方便实用 , 现在农村经济好了 , 我为啥不愿意卖掉离开 , 这里有几个原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