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南阳远古文明的山⑥一方山水清秀之地 远古岩石文化真迹( 四 )



(二)棒山北峰鸟图腾
在棒山北峰东边巨石堆垒的支石建筑旁2米处 , 有形似大鸟的巨石鸟图腾(图八) 。 鸟图腾体长5.8米、身宽3.2米、高3.9米 。 鸟身呈扁圆状 , 较粗;头部、额部、胸部、肩羽、尾羽轮廓分明;头长1.6米、头部宽0.7米 , 尾部较细 。 鸟头部朝向偏北方 , 形象逼真 , 线条流畅 , 姿态健美 , 身、头、尾比例适中 , 惟妙惟肖 。
图八 鸟图腾
远古图腾崇拜很普遍 , 通过图腾崇拜 , 远古人类最初确认了自己和自己氏族在天地之间的归属 。 考古资料中鸟纹图案比较多 , 从彩绘到陶塑均有发现 。 考古出土有双鸟象牙雕刻 , 圆雕木鸟等 。 古人认为 , 鸟类长有翅膀 , 能在天空飞翔 , 又能随时落地 , 是沟通天地的使者 , 因而最仰慕鸟 , 崇拜鸟 。 鸟图腾崇拜在远古人类图腾崇拜中是常见的 。 我们在鸭河工区孟山、方城吐雾山等地也发现有鸟图腾巨石雕塑 。 古籍中也能找到一些氏族的鸟类名称 , 少昊部落就有凤鸟氏、玄鸟氏、兽鸟氏等 。 《诗经·商颂》记述“天命玄鸟 , 降而生商” , 证明商王朝的祖先以鸟作为氏族图腾 。 《史记秦本记》:“秦之先 , 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 女修织 , 玄鸟陨卵 , 女修吞之 , 生子大业 。 ”这些都说明远古时期人与鸟的亲近关系 。 棒山巨石鸟的形象 , 为远古时期人类崇拜鸟、把鸟作为图腾找到了实物证据 。

(三)棒山北峰的天圆地方图
棒山北峰山顶尽为巨石 。 神奇之处是北峰顶部有一块约20米长、5米宽、8米高的不规则巨石 。 巨石呈红黄色 , 像火烧云一样 , 给峰顶戴了一顶晚霞红的帽子 。 峰顶下面的岩石均为黛青色 , 同处一山 , 岩石紧挨 , 但色泽不同 , 可谓神奇 。 古人巧妙利用颜色的神奇 , 磨刻了天圆地方的图案 。 峰顶红色岩石被古人当作天的象征 , 岩石向东南延伸10米 , 快接近黛青色岩石之处 , 将凸起的红色岩石磨刻成一个半圆球形 , 半圆距坡面1.9米高 。 半圆球形正上方磨刻一个直径0.23米的圆形图案 , 用“圆”代表“天” 。
圆形图案正南方、相距约8米处 , 一块长形黛青色巨石东西横立 , 磨刻的沟槽线将青石中段磨刻为长方形 , 在这块长方形上方平面上 , 磨刻一方形图案 , 宽11厘米、长13厘米、凹深6厘米 , 方形区域代表“地” 。
圆形图案位于上方海拔390米处的红黄色半球形巨石上;方形图案位于圆形图案下方海拔386米处的黛青色长方形巨石上 。 虽然圆形、方形相距几米远 , 高低相差4米 , 但组合到一起表达的是“天圆地方” 。 这是古人巧妙利用地貌、造型、颜色等磨刻的一幅“天圆地方”图(图九) , 寓意深刻 。
图九 “天圆地方”图
“天圆地方”图案 , 我们在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大石庙山 , 唐河县祁仪板仓小山 , 方城县等均有发现 。 “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宇宙的具有哲学属性的认识 。 “天圆”指的是“天时” , 如六十甲子一样周而复始 。 而“地方”的“方”则是源于描述方位、东西、南北的四方观念 。 固此“天圆地方”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时空观念 , 描述了宇宙的自然规律 。 “天圆地方”的观念隐含着天人合一的精髓 。 古人认为 , 万事万物从无到有 ,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 都和天地间的能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 只有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考虑、天人合一了 , 才能顺应不断变化的自然规律 。
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学说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天圆地方”的哲学观 。 远古先人把由众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 , 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称为“地” , 日月等天体周而复始 , 无休止的运动 , 好似一个闭合的圆 , 大地静静地承载着万物 , 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 , 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产生了 。 先天八卦的演化 , 就是遵从了“天圆地方”的思想 , 推演的《天地运行图》外部环绕的卦象 , 代表天的运转规律 , 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 , 代表地的运转规律 , 天是主 , 地是次 , 天为阳 , 地为阴 , 两者相互感应 , 生成天地万物;人也是由天地精华物质所构成 , 因此人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在《论早期中国的“一元多支一体”格局》文中讲到 , 中华先民早期共有的宇宙观就是“天圆地方”观 。 中国南方或北方 , 远隔几千公里 , 但考古挖掘出的图案、器物 , 都有“天圆地方”的表达 , 因而韩教授认为远古人类在宇宙观上认为中国是大一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