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今冬疫情动向研判


牧之野:今冬疫情动向研判


文章图片


牧之野:今冬疫情动向研判


文章图片

【牧之野:今冬疫情动向研判】
牧之野:今冬疫情动向研判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牧之野授权 , “秦安战略”平台独家原创刊发 , 转载自“牧之野” , 有很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 。
临近国家大H , 北京的疫情又紧张起来 。

25个病例10条传播链 , 已经说明了防疫的难度 。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基因测序分析 , 25例病例共存在10条传播链 , 各传播链间无流行病学关联 , 为独立传播链 。 其中3条传播链已至少连续5天无新增病例 , 基本得到控制 , 5条传播链尚有零星新增病例 , 今日新增2条传播链 。
关于这个冬天的疫情走势 , 现在看基本明朗 , 最重要的应该是明确两个定性:
  1. 第六波大流行的持续蔓延
  2. 极大概率会出现新的大流行变种或者一个新命名的毒株

医学界是怎么看的呢?
Hanson临床科研的王宇歌博士认为 , 新冠病毒不断进化但“趋同进化”趋势更加明显 , 也就是说 , 导致大流行的新变种会在奥密克戎毒株中产生 。

王博士的观点:
1 , Omicron突变株已经接近SARS-CoV-2进化的一种极限形式 。
2 , 也许今后的病毒流行趋势就是Omicron+这种新亚型 。
3 , 2022年以后每次对于毒株、亚型和疫情高峰时间的预测都很精确 , 这源于分子流行病学在疫情中的不断完善 。
但个人认为 , 三年来 , 从疫苗战胜病毒 , 到疫苗阻止传播 , 再到疫苗降低死亡率 , 科学界对于新冠的认知不断被颠覆 , 错 , 变成了非常正常的事 。

事实上 , 我们现在最重要做的 , 不是盲目的乐观 , 就像世卫组织原来还准备宣布新冠大流行夏季结束一样 , 包括拜登也宣布美国新冠结束 , 遭遇国内抗议 。
我们可能要做好新型病毒出现的准备 。
如果一旦新型病毒出现 , 最大的影响并非是死亡率 , 而是三个:
  1. 再一次超强逃逸
  2. 重复感染下的人类机能下降
  3. 给予本就薄弱的世界经济重创
据报道 , 在美国的最新研究中 , 已经把新冠等同艾滋 , 列为导致人白细胞减少的重要诱因 。
如果每年接种1-2次疫苗 , 每年感染1-2次 , 那么整个地球上的人类在未来三年超额死亡人数将会大大增加 。
每次感染都是对人体免疫的一次削弱 , 我们很难想象每年固定得1-2次流感是什么情况 , 况且流感还没什么后遗症 。
同时 ,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 如果没有放松 , 国内得企业能不扛得住 ,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会不会选择离开?

这其中一定有个阈值 , 过了阈值 , 就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 。
这便是我说会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基础上 , 有必要适度稳妥放开的原因 , 尤其是不能一刀切过度抗疫 。 可是 , 问题是怎么操作?目前我还看不到特别两全其美的方法 。

10月8日 , 国家发布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 。
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并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在重庆市、天津市、海南省 , 放宽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 。
这便是信号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