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你敢相信吗?它没有伤害任何一个动物的身体 , 却被称为世界上最残忍的实验 , 即便拯救了无数人类幼崽 , 却牺牲了几代猴子的幸福 , 它就是恒河猴实验 。
事情还得从上世纪30年代说起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发表了一套风靡全球的育儿理论 , 他认为只要食物充足 , 母亲对婴儿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 而过度的亲情就是溺爱 , 会影响孩子养成独立的自强精神 , 还因此提出了“哭声免疫法” , 简单来说 , 就是不要在孩子哭泣时给予拥抱 。
但斯坦福大学教授哈洛却提出质疑 , 他认为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 远不如表达爱更利于孩子成长 。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 备受争议的恒河猴实验出现了 。
哈洛先将刚出生的8只恒河猴宝宝 , 分别放入8个笼子中 , 又在每一个笼子里放入两只“假妈妈” , 一只由坚硬的金属丝做成的 , 特点是胸前有一个提供食物的奶瓶 , 另一只是用毛绒布做成的 , 特点是柔软温暖且不会伤害猴宝宝 。 哈洛想要通过实验 , 看看从未见过妈妈的猴宝宝们 , 更喜欢哪个假妈妈!之所以会选择恒河猴 , 是因为它们和人类基因的相似度高达94% 。 实验结果很快出来了 , 众人大跌眼镜!
你听说过恒河猴实验吗?它颠覆了人类对育儿观念的认知 , 却因为过于残忍备受争议 。 在哈洛教授的实验中 , 小猴子被安排与奶瓶妈妈和毛绒妈妈共处一室 , 经过连续数月的观察 , 小猴子并没有秉承“有奶就是娘”的理性观念 , 而是长时间黏在毛绒妈妈身边 , 只有感到饥饿时 , 才会去找奶瓶妈妈 , 个别机灵的小猴子即便喝奶时 , 也不肯松开毛绒妈妈的衣角 。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理论 , 哈洛又将恐怖的玩具放入笼子中 , 受到惊吓的小猴子 , 一个个都躲到毛绒妈妈的怀里寻求保护 , 随后哈洛又将毛绒妈妈从笼子中取出 , 再次放入恐怖玩具 , 不料小猴子宁愿孤零零的在角落呻吟 , 也不去找奶瓶妈妈 。 哈洛教授因此得出结论:母爱源于接触 , 并非食物 。
实验到这并未结束 , 哈洛继续观察这些猴子直到成年 , 发现它们与在母亲身边长大的猴子有明显区别 , 自闭抑郁是普遍现象 , 有几只母猴子在当了妈妈后 , 还会对孩子暴力相向 。 哈洛意识到母子之间缺少互动 , 便做了个会动的毛绒妈妈 , 果不其然 , 小猴子长大后与普通猴子没啥两样 。
这时 , 很多家长意识到 , 自己不应该错失孩子的成长 , 便想到了弥补 , 但想弥补有用吗?哈洛的实验仍在继续 。 世界上“最残忍”的恒河猴实验 , 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为啥经历了这么多年 , 仍旧影响着世界?
恒河猴实验的后半程 , 哈洛教授在得知小猴子因缺少母爱受的伤害需要用一辈子去弥补时 , 又将实验的残忍程度进行了升级 。 他将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子孤零零的放入笼子中 , 8个月后 , 再让毛绒妈妈和奶瓶妈妈去陪伴小猴子 , 几天的相处后 , 哈洛再次拿出恐怖玩具 ,
不料小猴子哪个妈妈都没选 , 只是可怜兮兮的缩成一团 , 而他长大后 , 非但无法融入猴群 , 更是常常做出极端行为 。 后来哈洛发现 , 小猴子只要离开妈妈3个月 , 就会影响性格养成 。
随后 , 哈洛心生一计 , 他在给小猴子的毛绒妈妈身上 , 装上可以喷射铁钉和冷气的装置 , 结果在意料之外 , 小猴子只在被毛绒妈妈伤害时主动避开 , 只要停止攻击 , 小猴子会立刻回到毛绒妈妈的怀抱 。 最终哈洛得住结论 , 爱有三个要素:抚摸、互动和陪伴 。
【残忍的恒河猴实验,藏着什么秘密?为啥多年过去仍旧影响世界?】看到这 , 你是否想到了人类幼崽和父母的相处过程?只能说恒河猴实验虽然残忍 , 但至少让人类觉醒了 , 而这些猴宝宝的经历 , 如今正发生在人类幼崽身上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梦呓科普
推荐阅读
- HIV疫苗在恒河猴身上显示出希望
- 身价暴涨20倍!实验猴16万一只仍“一猴难求”,我国只剩3万只
- 光的速度那么快,人类制造的光源能否飞向宇宙边缘?
- 一个残酷的恒河猴实验,却拯救了数亿人类幼儿,这又是为什么?
- 声音治愈身体的原理,祝由科新解,频率的奥秘
- 肝癌研究成果登《细胞》顶刊背后,厦大的相关技术研究有何特征?
- 太阳是无意的
- 美国研究表明,用恒河猴细胞代替精子,或可治愈男性不育
- 宇宙中的普遍联系与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