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跌多涨少,乙二醇跌近5%,苯乙烯跌近4%!( 五 )


豆粕:沿海区域油厂主流报价在5250-5430元/吨 , 广东5430元/吨涨20元/吨 , 江苏5320元/吨稳定 , 山东5250元/吨跌50元/吨 , 天津5350元/吨稳定 。 后市方面 , 美国海岸警卫队周一称 , 在疏浚作业加深了田纳西州孟菲斯附近和密西西比州斯塔克岛附近的航道后 , 密西西比河南部的两段河段已于周末重新开放商业交通 。 美国农业部将于本周三发布10月供需报告 , 分析师预估美国大豆产量将上调至43.81亿蒲式耳 。 美国大豆季节性收获压力沉重 , 同时巴西大豆产量有望达到新高 , 制约美豆涨幅 。 国内现货方面 , 假期期间 , 国内生猪现货价格再度上调 , 猪价涨意味着下游对高价饲料的容忍度也在抬升 。 10月预期进口大豆到港供应不足 , 同时油厂大豆、豆粕库存处于历史低位 , 提振豆粕现货价格 。 油厂贸易商目前挺价心态浓厚 , 下游可逢低补库做好安全库存 。
菜粕:广西报价4340元/吨 , 跌40元/吨 。 进口菜籽油厂开机率仍处于低位 。 全国库存仍呈减量态势 。 后市重点关注油脂、美豆及仓单情况 。

玉米:国内玉米均价2804元/吨 , 较昨日上涨1元/吨 。 东北市场玉米主流稳定 , 局部上涨 。 北港收购和平仓价格小幅上调10-20元/吨 , 也提振辽宁地区装车报价 。 锦州和鲅鱼圈两港库存200万吨左右 , 部分贸易商仍有顺势销售陈粮需求 , 限制新粮实际采购力度 , 关注降水后集港量变化 。 华北正值新粮收获期 , 目前集中上市 , 基层流通逐步增加 。 山东深加工企业门前到货车辆呈现增加态势 , 部分企业报价依然延续弱势 。 河北、河南个别深加工企业报价小幅上调 。 销区玉米市场价格大致稳定 。 节后下游观望情绪较强 , 港口零星走货 。 销区市场河南玉米到货较多 , 价格有优势玉米质量较好 。 目前下游饲料企业随用随采为主 , 不大量建库存 , 滚动补库 , 关注东北产区新粮上市情况 。
鸡蛋:邯郸馆陶报价5.33元/斤 , 持稳 。 主产区鸡蛋均价5.75元/斤 , 较10月10日上涨0.10元/斤 , 涨幅1.77% , 终端需求明显见快 , 蛋价偏强 。 主销区鸡蛋均价5.78元/斤 , 较10月10日上涨0.13元/斤 , 涨幅2.30% , 三大销区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高 , 蛋价上涨 。 当前全国多地红蛋货源偏少 , 供应端略显紧张 , 叠加新冠疫情在各地反扑 , 终端需求采买较为积极 , 市场交投氛围提升 , 养殖端顺势出货 , 但蛋价涨至高位 , 各环节采买较为谨慎 , 预计价格稳定为主 。
生猪: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26.36元/公斤 , 较昨日价格上涨0.08元/公斤 。 全国2-3cm膘厚白条猪肉价格为33.61元/公斤 , 与昨日价格持平 。 全国猪价稳中偏强 , 养殖端看好四季度行情 , 目前二次育肥仍未结束 , 叠加压栏增重 , 市场的供应有限 , 终端对高价猪肉抵触心理滋生 , 屠企开工维持低位 , 供需博弈 , 正值猪周期上行阶段 , 中大猪源紧俏 , 猪价易涨难跌 , 预计短期内震荡偏强为主 。

苹果:山东栖霞产区晚富士开始收购 , 80#一二级条片不分3.5-3.6元/斤 , 80#一二级片红3.8元/斤左右 , 80#一二级条纹3.8-4.0元/斤;目前上货量不大 , 14号左右开始大量上货 。 毕郭市场上货量继续增加 , 部分果农存抗价情绪 。 陕西产区交易平稳 , 客商多以现发市场为主 ,旬邑、彬县产区果农入库的积极性较高 ,洛川产区供货量集中上市预计与山东产区一致 。 甘肃静宁产区由于果农价格预期较高 , 且新冠疫情管控严格 , 陆续开始自行入库 。 广东批发市场今日到车量减少 , 成交有所增多 , 多以90#以上大果成交为主 。 目前还未到苹果上市高峰期 , 预计短期内苹果现货价格以稳定运行为主 。
红枣:一级主流成交价格参考10.50元/公斤 。 销区市场货源供应相对充足 , 客商随买随卖 , 刚需拿货为主 , 短期内价格稳定为主 。
白糖:广西南宁站台价格5660元/吨;云南昆明市场价5580元/吨;广东湛江价格5710元/吨 。 国内本榨季的产销数据来看国内新榨季的结转库存仍然面临压力 , 短期受到外盘带动国内期货上涨对短期国内白糖价格形成支撑 , 今天国内制糖集团、加工糖厂报价稳定 , 现货市场价格持稳 , 走货一般 , 预计价格窄幅震荡 。

棉花:CCIndex3128B:15532 , 涨31 。 新疆籽棉价格稳中有涨 , 棉农采摘进度加快 , 但轧花厂加工进度偏慢;而全国棉花现货均价小幅上涨 , 因疫情导致流通受阻;纯棉纱价格下调 , 纺企以销待产 , 订单淡稳运行 。 短期市场运转略有不佳 , 导致价格上调 , 但整体来看 , 市场供应依旧过剩 , 后续棉价下行对接新棉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