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一百多米的煤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一百多米的煤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这些一百多米的煤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一百多米的煤层是怎么形成的吗?远古时期的地球上真的有这么多的植物吗?
我们人类现在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于煤 , 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 , 而相对来说 , 煤又是最易得到的 。 但是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 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重视了 , 其中包括煤在内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就是一种重要的可替代能源 。 那么什么是“煤炭”呢?煤是地球上广布的煤种 , 虽然厚度大于8m的煤层可称之为“特厚煤层” , 但是某些地区煤层厚度远远大于8 m , 厚度可达百米以上乃至更高一些 。

煤是否真由植物生成?科学界普遍认为:从远古地球上出现了植物以来 , 其演化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 。
第一阶段称为“泥炭化阶段” , 其中微生物继续分解植物遗骸和继续进行合成作用(例如腐殖化作用和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 最后形成含有丰富C ,H ,O ,N(高等植物)或腐泥(低等植物)的泥炭 。
第二阶段称为“煤化阶段” , 这一阶段要求地壳沉降与之”相配合”.泥炭或腐泥所处地壳沉降后 , 四周温度与压力逐渐增高 , 氢 , 氧 , 氮在其中含量也随之降低 , 而碳元素却大量留存 , 这样 , 单位容积碳含量逐渐增加 , 到一定程度后即生成褐煤 。
褐煤煤化程度最轻 , 以此为基础 , 若地壳不断下沉 , 褐煤受到的温度与压力将不断上升 , 这将使其内部氢 , 氧 , 氮元素含量不断降低 , 但单位体积碳含量却不断上升 , 伴随着这一进程的进行 , 褐煤密度与硬度将因压力增大而增大 , 色泽将逐渐加深 , 形成烟煤与无烟煤两种煤化程度(后两种煤化程度) 。
【这些一百多米的煤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事实上 , 经常在煤矿横截面内发现某些树的质地 , 同时在某些煤层内 , 也有煤化植物化石出现 , 可视为上述学说的很好佐证 , 因此 , “煤是植物生成的”这一看法 , 现在早已成为共识 。
在海拔100多米以上的煤层中也有类似现象出现 。
特厚煤层形成取决于良好的沉积和构造条件 , 而这些条件又离不开充沛的水资源(水量流动性不宜过大) , 繁茂的植物和速率平缓的地壳沉降 。
由于水分流动性差 , 它所携带的泥沙和其他碎屑沉积物较少 , 因此该环境下沉积物基本来源于植物 , 植物世世代代生长着 , 并且沉积速度比较稳定 , 第一代植物残骸将由第二代植物残骸埋藏 , 第二代植物残骸将由第三代植物残骸埋藏 。。
这些沉积物经过“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后形成煤炭 , 随时间推移层层成层 , 日积月累 , 形成厚度100米以上煤层 。
那么 , 在远古地球上是否也存在着类似于植物一样的物质呢?这几个时期地球气候暖湿 , 地球陆地表面植物生长旺盛 , 这为特厚煤层提供了充分物质条件 。

我们之前说过 , 只要有适宜的沉积构造条件存在 , 煤总是要形成的 , 通过简单的推算便可得知 , 哪怕煤层厚度一年仅增0.01 mm , 经过一千万年后厚度仍能达100 m 。
也就是说 , 地球上至少有三个成煤时期 , 每一个时期都有数千万年~100多米厚的煤层出现 , 而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南极洲上 , 每年从南极洲北部开采出来的煤储藏量约为5000亿吨左右 。那么 , 这些煤又是如何产生的? 科学家认为 , 这是由于南极大陆与北极大陆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岩石圈断裂作用造成的 。 也就是说 ,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 极地地区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
受地球上板块运动的影响 , 地球表面陆地实际上总是运动得很慢 , 三亿多年以前的石炭纪时 , 这些陆地几乎是完全聚合而成 。

上面说到这时南极洲所处陆地处在气候温暖地区 , 它的地理构造也能使海洋中暖湿气流向陆地深处流动 , 因此南极洲植物生长旺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在过去近50万年中 , 由于受到冰川和火山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使得南极洲变得越来越干旱寒冷 。 而此时南极洲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了 。南极洲在距今约1.65亿年间才开始慢慢向地球最南端迁移 , 可见这个时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重要成煤时期之一 , 所以南极洲有大量煤炭并不令人意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