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不是癌症产生最重要的因素


基因不是癌症产生最重要的因素


文章图片


我们接受的很多观念都是会破坏自身抗癌能力的谬论 , 例如 , 很多人深信癌症主要与我们自身的基因组成有关 , 而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无关 。 然而 , 事实恰恰相反 。
在丹麦 , 每个人的基因都有详细记录 , 由此可以追查出任何人的身世 。 有研究人员为1000多个刚出生就被收养的孩子找到了他们的亲生父母 。 这些研究者在享有盛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结论 , 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之前所有关于癌症的假设 。
如果癌症基本上是通过基因遗传的 , 那么那些被收养的孩子的患癌率应该和他们的亲生父母(而非养父母)一致 。 然而 , 研究者发现 , 有些被领养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到50岁就患癌症去世了 , 但是他们的基因对其亲生子女的患癌机率并没有任何影响 。 相反 , 有些孩子的养父母(他们传递的是生活习惯而不是基因)也是不到50岁便死于癌症 , 他们所领养的子女患癌症死亡的机率是其他被领养孩子的6倍 。

这个研究表明 , 是否容易患上癌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 。
所有的癌症研究一致认为:最多只有15%的癌症死亡病例是由基因导致的 。 简而言之 , 并没有什么必死基因 , 我们都可以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
癌症的发病是由许多内因外因共同造成的 。 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照射)、化学因素(如各种致癌剂和促癌剂)、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等 。 内因则主要指遗传因素 , 也包括精神因素和免疫功能等 。 在有些情况下 , 外因可能是主要的 。 如长期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人高得多 。
尽管如此 , 不可否认 , 遗传因素在癌症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
例如 , 我国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高达1% , 可能与接触当地某些特殊致癌物有关 。 但是 , 在同样的生活条件下 , 某些人患癌 , 某些人未患癌 , 说明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 现在人们公认 , 引发癌症的物质基础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基因)发生了改变 。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 , 各种致癌因素可使细胞内某些DNA分子受到损伤而发生改变 , 称之为突变 。
细胞内有两类与痛症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基因 , 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在正常情况下 , 这两种基因的功能处于平衡状态 。 如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功能增强 , 或者抑癌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导致功能减弱 , 细胞就会无节制地增殖 , 最终形成肿瘤 。 一般来说 , 多数肿瘤由于突变发生于体细胞 , 不能直接遗传给下一代 , 只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遗传 。
①遗传性肿瘤 , 在肿瘤中只占很少数 , 如视网膜母细胞瘤 , 多发生在儿童期 , 其发病主要原因是抑癌基因丧失功能;
②癌前病变的遗传 , 例如家族性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病 , 可由双亲直接遗传给下一代 , 如父母一方患有此病 , 则其子女有50%的机会得病 。 结肠多发性息肉极易发生癌变;
③癌症易感性的遗传 , 癌症易感人群在人群中只占少数 , 但这种人在相同条件下比正常人易患癌症 , 如能及时发现 , 通过预防 , 可减少其患癌症的可能性 。 最典型的例子是着色性干皮病患者 , 他们由于缺乏某种DNA修复酶 , 在紫外线照射下 , 容易发生皮肤癌 , 如避免照射则可预防癌症 。
癌症基因并不一定是我们生理机制中的缺陷 , 也不一定会令我们患病 。 2009年 , 在魁北克和加州 , 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基因诱因的理解 , 也颠覆了死于癌症的风险大小是由基因决定的观念 。
对这些研究进行解读 , 令我们想到亚洲文化和古罗马文化中所表达的“祖先”一词的传统概念 。 这些文化相信先辈的灵魂会守护他们曾生活过的土地 。 如果后辈中断了对他们的供奉 , 那么各种魑魅魍魉就会破门而入 。 癌症基因的行为就有点像这些“饥饿的灵魂” , 只有在我们忘记妥善关照它们的时候 , 它们才会跳出来大肆破坏 。

蒙特利尔大学有一支由帕尔维兹·加德里安领导的团队 , 他们对一些携带乳腺癌基因1号BRCA-1和乳腺癌基因2号BRCA-2的妇女做了研究 。 这两种基因令妇女不寒而栗 , 因为近50%的携带者将会在其一生中面对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 很多妇女在得知自己是此基因的携后都宁可选择切除乳房 , 也不愿意忍受几乎肯定会患病的痛苦生活 。 然而 , 加德里安和他的团以观察到有一些乳腺癌基因携带者的患病风险其实不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