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亚地区主要有三大湖泊 , 从西向东依次为里海 , 咸海 , 巴尔喀什湖 。 原本三个湖泊大小排名是里海最大 , 咸海次之 , 巴尔喀什湖最小 。 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 位置和大小都居中的咸海湖面急速萎缩 , 50年的时间了缩小了90%以上 , 相当于4个北京那么大的湖面消失了!6.8万平方公里的湖面蒸发了6万 , 仅存的面积不到巴尔喀什湖的一半 。 环境学家做出最坏的预测:到2020年 , 也就是明年 , 咸海就会完全消失!
三湖地理位置
都在中亚地区 , 而且相隔不远 , 三湖的命运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本面积只有咸海四分之一的巴尔喀什湖为何能够“完好无损”呢?
逐渐消失的咸海
我们就从三个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来分析一下 。
世界最大湖泊里海里海不同于咸海和巴尔喀什湖 , 它并不完全位于中亚 , 而是地处欧洲、西亚、中亚三地交界处 。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及咸水湖 , 面积37万平方公里 , 大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 。 周围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伊朗 , 是世界所属国家最多的湖泊 。 里海平均水深180米 , 最大深度1025米 , 湖泊容积7.7万立方千米 。 有欧洲最大河伏尔加河 , 亚欧两洲界河乌拉尔河和捷列克河等130余条河流注入 , 仅伏尔加河入湖水量就高达每年2540亿立方米 。
浩瀚的里海与枯萎的咸海
如此巨大的面积、深度、容积和入湖水量 , 绝非咸海可比 , 而且奇怪的是 , 与咸海日渐干涸截然相反 , 里海水位居然还在上升 。 从1978年开始 , 里海水位就在缓慢上涨 , 仅1994年就上涨了40cm , 让俄罗斯伏尔加河三角洲和伊朗鱼子酱产区遭受巨大影响 。 对比咸海的境况 , 真是“干的干死 , 涝的涝死!” 。
东咸西淡的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古称夷播海 , 古代强大的中原王朝都会以此为西边国界 , 汉军、唐军、元军、清军都曾饮马湖畔 。 该湖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 。 湖泊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 约是青海湖面积的四倍 , 蓄水量112立方千米 , 湖水平均深度只有6米 , 最深处26米 。 主要河流为发源于我国西北的伊犁河 , 于该湖西部注入 , 占入湖水量的75%-80% , 而湖泊东面注入水量较少 , 西部径流量大于蒸发量 , 东部径流量小于蒸发量 , 所以形成了东咸西淡的奇特现象 。 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在上世纪50-80年代也呈下降趋势 , 但在1987年之后 , 入湖水量开始上升 。
三个湖泊为何境况不同里海太大了 , 没有可比性 , 那么为什么原本面积只有咸海四分之一 , 蓄水量只有咸海十分之一 , 平均水深不到咸海一半的巴尔喀什湖也能“完好无损”呢?因为两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差别太大了 。
【伏尔加河|中亚地区三大湖泊,为何咸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两个没事?】中亚地势图
从地势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 , 咸海位于图兰平原 , 地势较低 , 这原本是好事 , 因为地势低能吸纳更多的河流 。 但它离山脉太远 , 两条主要河流阿姆河与锡尔河要流经很长距离的沙漠平原才能注入咸海 , 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 河水蒸发量很大 。 所以咸海入湖水量季节差异本来就大 , 在加上人为的消耗 , 就使得入湖水量急速下降 。
中亚五斯坦
而巴尔喀什湖临近天山山脉 , 主要河流伊犁河就发源于天山山脉 , 夏季有冰雪融水作为稳定水源 , 冬季地形雨提供丰沛水量 , 而且伊犁河三角洲面积广大 , 形成大片的湖泊沼泽 , 能够吸纳储存大量河水 , 成为巴湖天然的蓄水池 。 自然条件咸海比不上巴湖 , 那社会因素就更加不利了 。
图中的咸海实际上远没有这么大了
从中亚农业分布图可以更直观的看出 , 咸海的主要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几乎全是棉花和水稻产区 , 正是这两种高耗水作物抢夺了入湖水量 , 如今阿姆河都流不进咸海了 。 咸海的干涸已经无法挽回 。 不过咸海所属的两国都在尽最大努力 , 哈国政府通过水利工程和环境治理勉强保住了北咸海 , 而乌兹别克政府财政紧缩 , 对南咸海(东、西咸海)的拯救心有余而力不足 。 虽然咸海水位在去年有所上升 , 但仍随时可能干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