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 , 这是目前被学术界所接受的最古老的符号表达 。 同时出土的 , 还有穿孔并涂有赭石染料的织纹螺壳装饰物 。
甚至在南非的博德洞穴内 , 婴儿遗骸旁边已经有穿孔的螺壳作为陪葬 , 这些都可以证明古人类已经进行了复杂的抽象思维活动 。
然而 , 不难发现 ,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 , 大多数类似的文化遗存都是出自于非洲沿海地带 , 即使是在冰期时代最寒冷的阶段 , 这些遗址距离海岸线的距离也不超过100公里 。
学术界据此提出 , 在距今13.5-7.5万年前 , 海岸环境或成为早期现代人文化起源的唯一地点 , 也许就是沿海的气候环境及贝壳类海产品为文化的产生带来了灵感 。
直至距今5万年以后 , 用贝壳制作的装饰品才出现在离海数百公里的内陆 。
可是 , 事实真的如此么?
南非内陆的加莫哈拿山北岩厦遗址 , 新证据的发现
加莫哈拿山北岩厦遗址位于非洲南部卡拉哈里盆地的南缘 , 距离南非城市库卢曼12公里 , 距离最近的海岸线达665公里 。
遗址从地表到文化层底部的堆积厚度约1.7米 , 包含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的连续文化遗存 , 石器组合包括尖状器、石叶及预制石核等 , 同时出土的动物化石表面有切割、敲砸以及灼烧的痕迹 。
主要的文化堆积分为三层 , 从地表至底部分别为DBGS层、OAS层和DBSR层 , 其中DBSR层最为古老 , 文化遗物也最为丰富 , 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距今10.5万年 。
除了在地表上采集的物品 , 发掘者在文化堆积中共发现32块方解石、15块石英(水晶) , 并通过埋藏学分析基本确定它们是被人类带进遗址的 。
方解石的形状较为规整 , 其易碎的特性决定其不可能成为制作石器的原材料 , 而石英也没有打磨和修理痕迹 。
显然 , 这些石制品并非生活所必需 。 考虑到从古到今 , 晶莹剔透的水晶常被视为某种精神象征 , 故发掘者推测古人类有意识地收集的石英以及非实用性的方解石 , 应该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
遗址中还出土了少量的赭石——一种含有氧化铁的天然颜料 , 表面有平行排列的条纹;出土了42片鸵鸟蛋皮碎片 , 绝大多数的蛋皮(约80%)上都有高温灼烤的痕迹 。
民族学研究显示 , 鸵鸟蛋可以作为一种盛器 , 便于运输和盛水或者其他的东西 。
在南非的沿海遗址 , 也发现了被用来做盛水器物的鸵鸟蛋 , 比如迪克鲁夫岩厦遗址 , 就出土了装饰过的鸵鸟蛋容器 。
为什么在内陆也会出现这些遗存呢?
考古学家从相关的古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启示 。
在这个遗址中 , 发现了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的证据 。 此外 , 该地还有浅水和泥沙的堆积 , 研究者在出土的动物骨骼里甚至鉴定出龟类动物 。
结合近年来当地的气候监测数据 , 可以推测 , 即使在距今10.5万年前 , 尤其是每年的5月和11月 , 该地也拥有独特的降雨条件 , 处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 。
也就是说 , 这个地方曾经有过气候湿润、水草充沛的阶段 , 适宜人类居住 。
而丰富的水资源足以影响人类分布的密度 , 同时驱动着人类复杂行为的起源和传播 。
抽象思维的产生 , 是早期现代人的独有优势么?
然而 , 我们不禁又要提出新的问题:这些抽象思维 , 真的是现代人的祖先——早期智人的独有优势么?
实际上 , 和早期智人生活在同时期的尼安德特人 , 已经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行为特点 。
尼安德特人的认知行为 , 甚至在更早的时间段就显现出来了 , 比如在距今17.6万年前的法国布吕尼屈厄洞穴内 , 尼安德特人取下了沉重的石笋 , 搭建起一个可能具有宗教意义的圆环形结构 。
距今40万年的海德堡人也已经开始使用颜料 , 而赭石在距今28-32万年的法国考古遗址之中就已经出现 。
而亚洲似乎有更早的证据 , 比如印度尼西亚的爪洼岛 , 直立人遗址出土的淡水贝壳上有数道锯齿状划痕 , 距今54万年 。
所以 , 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多处反映不同人群抽象思维活动遗存 , 说明复杂的文化行为并非早期现代人的独有之物 , 更可能是一系列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的 。
未来 , 若要解答现代人起源的谜题 , 我们仍需要更多的证据 。
参考文献:
[1
Wilkins J. Schoville B.J. Pickering R. et al. InnovativeHomo sapiensbehaviours 105000 years ago in a wetter Kalahari[J
. Nature (2021).
[2
Will MKandel A WKyriacou Ket al.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coastal adaptations by modern humans during the Middle Stone Age of Africa[J
推荐阅读
- 熊攻击狼窝吃掉狼崽,成年狼为何不敢营救,熊狼到底谁强?
- 人类为什么如此独特?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 远古人类的石制手斧,70万年没有变化,他们是怎么打造的?
- 刚获诺奖的古基因学证实,新冠易感性或许来源于古人类
- 刚获诺奖的古基因学发现,新冠易感性可能来源于古人类
- 点击化学造福全人类——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 古语言重建人类史之1:山西马圈沟遗址,200万年前古人类分食大象
- 他第二次获诺奖
-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岁?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