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 对LGBT+群体而言 , 是各个方面开始被平等地对待 。 迈向21世纪的哈瓦那的电影节上 , 涉及LGBT群体有关的影片得到公映 , 古巴国营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肥皂剧《El jardín de los helechos》中 , 把两个女生组成的伴侣的生活作为普通角色呈现在大众面前 。 到了2008年 , 性别重置手术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 , 只要医生做出基于医学的诊断意见 , 跨性别者就可以选择接受免费手术 。
变革的推手绕不开一个女人 , 得益于古巴坚实的教育基础 , 玛丽拉·卡斯特罗(Mariela Castro)80年代以性学博士的身份发光发热 。 作为卡斯特罗家族的一员 , 先她追随母亲在古巴妇女联合会工作 , 联合会由一群积极投身社会改造的妇女组成 , 目的就是“带头努力在许多领域对抗大男子主义” , 联合会成立后 , 当时古巴妇女的公共、经济和社会地位急剧上升——妇女就业和同工同酬的机会出现了 , 妇女产假和社会保障的概念也出现了 。
玛丽拉效仿联合会的模式 , 发起了国家性教育中心(CENESEX) , 中心负责向全民普及有关知识并提供平等、友善的医疗服务 , 中心还是应对和防治艾滋病直接行动小组的成员 。 在当局的资助下 , 中心全面介入到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工作中 。 最瞩目的成就是应对艾滋病问题 , 在1997年 , 古巴有超过1万名艾滋病病感染者被隔离在社区医院里 , 在玛丽拉的主导下 , 中心改变过去的方针 , 帮助感染者逐步回归到社会生活中 。
疾病预防重点在于教育 。 有赖于中心的工作 , 到2015年 , 古巴已经完全消灭了艾滋病母婴传播 , 由此得到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高度肯定 , 通过全民动员和全民教育 , 目前古巴的艾滋病感染率仅维持在0.4% 。 玛丽拉把国家性教育中心的成功归结为 , “它是促进社会团结、平等、正义和公平的新社会项目 。 ”
国家性教育中心对LGBT+群体同样关注 。 2004年 , 一名跨性别者来到中心寻求帮助 , 希望得到正规的医疗服务 , 这成为了玛丽拉推动LGBT+的契机 , 因为她还有一个身份 , 人大代表 , 她向高层撰写提议 , 将性别变更手术纳入到国家医疗系统当中 。
玛丽拉之所以关注LGBT+群体 , 其中一部分原因 , 是她目睹过儿时的好友因为性取向不同于常人而选择轻生 。 “每个人都应该自由
她的回答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 也回应了一部分学者提出的质疑 , 追求社会平等 , 从来就不是某些国家的特权 , 古巴完全可以靠着自己走出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 从2007年开始 , 古巴每年都会举办庆祝活动 , 哈瓦那的街头载歌载舞 , 彩虹旗与古巴国旗竞相飘扬 , 玛丽拉和其他参与游行的群众一道走在队伍前方 。 国际歌里响亮的歌词提醒着每个参与者 , “要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 只有靠我们自己 。 ”
▲ 玛丽拉·卡斯特罗 BBC
玛丽拉除了关心LGBT+群体 , 同样关心女性群体 。 改革之后的古巴引入了新的私营经济部门 , 市场化的就业导致女性在职场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 特别是在受到疫情冲击以后 , 一部分保守思想者试图用“传统价值”把女性“赶”回家庭中 。 “正如这些逆行的蒙昧主义思想开始在某些地方包装自己” , 她说:“它们也会辐射到其他地方 。 在古巴 , 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 ”
疫情对古巴经济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 一如开业没多久的Gran Muthu酒店 , 停业近两年 , 直到2022年初才恢复营业 。 在这期间 , 卡斯托罗兄弟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 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Miguel Mario Díaz-Canel)接棒领导人 , 与之同时 , 古巴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
米格尔·迪亚斯在任内主导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包括美元使用自由化、扩张私营部门、取消10%美元交易税等 , 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 得益于全民教育体系 , 有超过20%的古巴人民接受过高等教育 , 他们在2021年持续发出呼声 , 希望加快改革的进度 , 以实现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促进社会变革 。 于是当局顺水推舟 , 决定革新《家庭法》 , 而这次的选择权交给了古巴人民自己手中 。
新的《家庭法》强调了家庭责任的平等 。 它指出父母应当对孩子负有责任而不是监控孩子 , 要求尊重儿童和青少年的尊严和身心健康 。 它保护了子女监护权、资产分配和继承权以及对家庭暴力的防治和惩处 。 它要求离婚时保护未成年人与其祖父母之间的沟通 , 并合法地将继母和继父作为监护人 。 它允许父母选择孩子的姓氏顺序 , 并扩大对老年人或残疾成年人的保护 。 它还允许性别相同的伴侣组织家庭 , 收养孩子 , 合法使用人工辅助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