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王立华判死刑,含泪与母亲通话后被押法场,枪毙前表情镇定


2005年王立华判死刑,含泪与母亲通话后被押法场,枪毙前表情镇定


文章图片


2005年王立华判死刑,含泪与母亲通话后被押法场,枪毙前表情镇定


文章图片


2005年王立华判死刑,含泪与母亲通话后被押法场,枪毙前表情镇定


文章图片


对于亡命之徒来说 ,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实现何种价值 , 只在于追求一时的刺激 , 所以他们将法律当成儿戏 , 反复违法犯罪 , 即便这种行为会让自己坠入万丈深渊也毫不觉得可惜 。
这样的人物很少 , 王立华算是其中很有名气的一个 。 2004年 , 他被判处死刑 , 含泪与母亲通话后被押法场 , 枪毙前表情镇定 。

孟子认为“人之初 , 性本善” ,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 其善者伪也” , 关于人性的讨论从来没有休止 , 人性的复杂也确实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 , 但是就王立华来说 , 他的存在确实让人们觉得恶是人性中自带的 , 因为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罪恶 。
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富裕的家庭 , 父母给予他渥优的工作环境 , 因为工作很忙 , 所以对于他疏于管教 , 两种前提叠加在一起成为了他自私自利的原因 。 在学校中 , 他因为太过唯我独尊所以被同学排挤 , 为了获得同学们的青睐 , 他利用自己大把的零花钱来笼络人心 , 很快就有了一群跟班“小弟” 。
尽管那时候才9岁 , 但是他已经感觉到了被人簇拥的快乐 ,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 零花钱没了之后他便开始偷 , 因为偷钱常常被父亲打骂 , 内心对于亲情没有概念 , 只希望所有人都顺着自己的王立华在那一年逼着父母离婚 , 不然的话就誓死不回家 , 母亲最终只能顺从他的意愿 。

9岁逼母亲离婚 , 12岁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街上有名的小混混 , 等到17岁的时候 , 被街头混混完全带偏了人生方向的他人生第一次闯进了法律的领域 , 犯下抢劫罪 , 被判处了9年有期徒刑 ,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 , 他以提前出狱 , 而他自己对此十分得意 , 认为自己十分聪明 。
本以为这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 熟料在他自己心中坐过牢反倒能够在混混当中树立威信 , 所以出狱之后他变得更加不可理喻 , 为了让自己无牵无挂没有软肋 , 他甚至决定将自己的母亲杀掉 , 念在母亲对自己一片真心 , 最后的人性让他收回了刀 。
2003年9月份 , 他与狱友一起绑架了一名富二代 , 索要了500万赎金之后便一直在对人质进行慢性折磨 , 等到人质的父亲终于凑齐了300万之后 , 王立华立马将钱收齐 , 但是出尔反尔的他并没有将人质解放 , 而是以对方没有凑齐全款为由将人直接杀害 。

这一番行为让他在一帮小弟中的威信更加稳固 , 这300万元中的绝大部分都被他们用来吃喝玩乐 , 挥霍在了各种风月场所之中 , 与此同时他还购买了大量火药、枪支 , 以此来扩充自己队伍的实力 , 随时准备与警方正面对抗 。
时间来到2004年2月份 , 王立华消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准备“干票大的” , 他知道有钱人喜欢去哪 , 于是一直蹲守在三里屯的酒吧外面 , 在这里看到了很多豪车 , 很快他就选定了一个目标 。
将这个人抓回去之后 , 王立华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因为这个人只不过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 根本没有多少钱 , 很快他就将目光放在了另一名男子身上 , 正是选定的这一个目标让王立华“名声大噪” , 就连警方都有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

他绑架了著名演员吴若甫 , 得知对方很有知名度之后 , 王立华内心涌起一种兴奋感 。 对他来说 , 钱其实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 因为这是他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 , 刺激远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
但是他一边兴奋一边也开始隐约担心 , 毕竟对方的公众影响力很广 , 警方也势必拿出百分之两百的警惕性来对付他 , 所以他并没有像之前一样轻举妄动 , 而是和吴若甫谈起了条件 。
吴若甫答应给他200万元赎金 , 交换的条件是必须保证他和另一名人质的安全 。 王立华痛快答应 , 吴若甫借机和朋友进行通话 , 通过他的机智应对和警方的迅速反应 , 王立华的位置很快就被锁定 。
他成功被捕 , 但是吴若甫的位置却始终没有说出 , 直到最后关头他才愿意从牙缝中挤出几句话来 , 警方最终还是通过这些细碎的信息找到了人质的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