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Z世代争相“养娃”?可爱经济席卷饭圈( 二 )



相较于市面上一般的毛绒玩偶 , 明星属性的娃娃还承载着社交属性 。
娃妈们通常都有粉丝群 , 如何rua娃、装骨架、打腮红、买什么娃衣 , 都是他们会讨论的话题 。 在线下活动中 , 娃妈们会相约出门带娃拍照 , 再把拍好的“娃片”发在超话里和大家分享 , 还会通过娃娃“认亲” , 如果某位娃妈拥有饭圈顶流限量娃 , 还会吸引其他粉丝过来求rua娃和合影 。
【观察|Z世代争相“养娃”?可爱经济席卷饭圈】因为棉花娃娃 , 粉丝之间的交流不仅局限于网络 , 现下的rua娃活动使他们的距离更近了 。

只有娃圈听得懂的“黑话”
娃圈和饭圈一样 , 发展的时间久了便自成一派 , 还有一些只有娃圈才听得懂的“黑话” , 甚至还衍生出了一些不平等的规则 , 比如要求买家提前确认收货 , 又或是捆绑出售 , 这些不合理的规则便容易滋生乱象 。

“有属性娃娃”是以明星或影视角色形象为基础设计的 , 不与这些挂钩的则是“无属性娃娃”;“娃妈”是娃娃的制作者和预售方 , 也可以是拥有娃娃的玩家 , 制作娃衣的人叫“太太” 。
买来的娃娃如果没有衣服 , 就是“裸娃” , 需要另买“娃衣”;新到手的娃娃由于快递挤压一般会变形变丑 , 要进行“推拿按摩”才能让娃变好看 , 就叫“rua娃”;“提确补邮”就是先提前确认收货 , 等娃娃做好了可以发货的时候还要补邮费 。

在微博#棉花娃娃#超话下 , 看到有玩家发帖求收自己想要的一款娃娃 , “收难哄 , 可接受小h , 捆娃衣 , 不接受叠dpf” , 听到这句话 , 不玩棉花娃娃的人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 。
从玩家晓丽的口中我们了解到 , “一些玩家在出娃的时候 , 会把价格抬高 , 小幅度抬价就叫小h , 有的还会捆绑娃衣一起出 , 也有可能会把找黄牛的代拍费加到价格中去 , 也就是叠dpf , 算是变相地高价卖出 。 ”

她还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入坑心得 , “刚入坑娃圈的时候 , 那些黑话和规则什么都不懂 , 娃娃也刚火起来 , 规矩都是店家或开团的娃妈自己定的 , 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不平等条约’ , 但其实娃娃本身不分贵贱 , 我都会叫新手玩家不要去高价收娃” 。
有圈就得有规范
棉花娃娃固然可爱 , 但从拼团到修改再到正式生产定制 , 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 , 有可能要经历反复的确认和修改 , 快的话一般两三个月收到 , 慢的话要等上一年 , 因而有人将此戏称为“怀胎十月” 。

“现在下单 , 两个月之后才能收到 , 也等的太久了吧?”
无奈的小Q向记者吐槽 , 他最近爱上了热播剧《苍兰诀》 , 想在“rua娃吧”平台购买一对“苍兰夫妇”的棉花娃娃 , 谁知并没有现货 , 只能预购 , 还要等将近两个月才能收货 。

在#苍兰诀官方棉花娃娃#微博话题下面 , 有网友被剧吸粉坐等预售抢购 , 也有的人觉得娃娃不合心意 , 还有人认为188的价格不够友好 。 即便如此 , 仍挡不住这些年轻人“养娃”的热情 。

官方的棉花娃娃虽然等得久了一点 , 但至少还有售后保障 , 很多粉丝自发制作的娃娃就不一定了 , 等娃的过程可以说是状况百出、防不胜防 。
“有的是娃衣货不对版 , 有的是崩大货娃妈摆烂 , 有的是娃妈尽力质检协调了但是娃厂摆烂 。 ”
“娃需要娃厂打样、出货 , 要等几个月 , 还要补邮 , 但因为很多人不自觉补邮费 , 有的娃妈不愿意干了 。 ”
对于预售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售后问题 , 一位娃友无奈表示想退圈了 , “感觉好累 , 每买一个东西都是在赌 , 不一定是钱的问题 , 就是这种从期待到失望的心情 , 几个月的等待下来非常消耗热情 。 ”

娃妈安可也向记者吐槽 , “去年买的娃 , 今年8月还没收到 , 很烦这个打了钱再制作的流程 , 什么定金 , 补款 , 补邮……好几批次付钱我真的很怕忘 , 很怕货崩了也怕钱跑了 。 ”
哪个圈都有黄牛 , 娃圈也不例外 。
被娃妈们深恶痛绝的“娃贩子” , 从去年就看到了娃圈的市场乱象 , 进行了翻倍买卖 , “我之前想买的一款棉花娃娃原价100多 , 因为很火被娃贩子代抢 , 加价至四五百元售出 , 更离谱的是在某二手闲置交易平台还有出价1000元的裸娃(不算娃衣) 。 ”

一位娃圈的资深玩家向记者抱怨 , “翻倍买卖真的很过分 , 一块布加上几块棉花 , 不到二十元的成本 , 只不过被赋予了一些属性 , 就被炒至几百甚至上千 , 娃贩子看到了商机能不出手吗?如此低成本高利润 , 难怪会吸引这些娃贩子特意去蹲火娃赚差价 , 最后还是我们自己买单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