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夫妻得了重病想卖房却遭侄子反对,55岁阿姨崩溃大骂:白眼狼( 二 )


同时 , 他们也顺利分家了 。
分家后 , 婆婆对苏阿姨的态度好了很多 , 有时还会主动关心她的身体 。
其实 , 苏阿姨看得明白 , 婆婆之所以向她示好 , 本质上是担心她会嫌弃丈夫 , 甚至会离开 , 所以婆婆才放低姿态 , 讨好她 。
毕竟 , 以她丈夫的情况 , 哪怕在如今社会 , 也很难再娶到妻子 。
后来 , 婆家人和娘家人都来向苏阿姨夫妻二人提议 , 让他们在娘家或婆家兄弟中 , 过继一个儿子 , 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
想不到 , 他们还没开始过继 , 就引发了一场过继风波 。
原因是公公婆婆和大伯都不赞成从娘家过继 , 他们都觉得娘家人毕竟不是同一个姓 , 他们私心里以为 , 只有在婆家兄弟中过继 , 才算合情合理 。
可是 , 大伯家虽然有两个儿子 , 但是 , 他们却不舍得把自己的儿子过继出去 , 说自己只有两个儿子 , 无论让谁过继都不公平 , 还会引起家庭矛盾 。
大伯甚至说“不管过不过继 , 大家都是一家人 , 难道有他们一口吃的 , 还会少了兄弟两口子吃的?”
潜台词是“只要你们对我儿子好 , 我儿子自然会为你们养老 。 ”
为此 , 两家人闹了很多矛盾 , 谁都想占便宜 , 却不想出力 , 特别是大伯家 , 简直是明晃晃地想要算计自己的亲兄弟 。

后来 , 为了平息这些家庭纠纷 , 苏阿姨跟着丈夫出来打工 。
这一打工就是几十年 , 其间 , 苏阿姨在县城买了房子 , 可以说 , 他们是第一个到县城买房的人 。
有了新房后 , 他们原本打算把老人接出来 , 可是 , 婆婆却不愿意 , 原因是婆婆不但要帮大儿子家照顾孩子 , 还要帮大儿子家种田 。
最后 , 只是公公跟着到县城里来 , 对此 , 婆婆还一直骂公公自私 , 说公公只知道自己去享福 , 却把她留在老家干活 , 老两口还大吵了一架 。
而在当时 , 有人说他们傻 , 说明明自己无后 , 买房子也等于是给别人做嫁衣;也有人说他们懂得享受 , 说自己那么辛苦赚钱 , 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
其实 , 没人知道他们这些年过得是什么日子 , 他们挣得也是辛苦钱 , 特别是丈夫 , 因为是电焊工 , 工资虽然比普通员工要高很多 , 但是 , 丈夫看着要比同龄人苍老得好 , 特别是脸上 , 起了很多老人斑 。
而且 , 打工这么长时间 , 除了这一套房子 , 他们手上几乎没有余钱 。
本来他们是没打算买房的 , 但是 , 主要是每年回家 , 每个人都觉得他们手里有钱 , 就应该把钱分出去 , 特别是婆婆 , 经常在夫妻两人面前念叨说“你们现在对他们好 , 以后他们才会对你们好 , 再说 , 他们现在不是有困难吗?你就多帮衬着一点 , 都是一家人 , 没必要过于计较 。 ”
所以这些年 , 他们夫妻俩的钱 , 除了孝顺父母之外 , 大部分都花在了两个侄子的身上 , 从给他们交学费 , 到他们结婚时给彩礼 。
可以说 , 这两个侄子大部分的开销都是来源于苏阿姨夫妻二人的口袋 。
当意识到自己这么辛苦都是为别人而活 , 夫妻两才想要买房 , 最起码这是属于自己的 , 更是自己以后养老的一个保障 。
而对于苏阿姨买房的事 , 大伯与两个侄子难得地意见统一 , 都笑得仿佛是他们自己买房一样 , 那一颗“司马昭之心” , 真的是路人皆知 。
村里人都看不惯他们这一副嘴脸 , 都说他们的吃相太难看了 , 只是 , 那毕竟是别人的家事 , 再说 , 这也是一个愿打 , 一个愿挨 , 都是自愿的 。

而更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 , 他们的贪心就像个无底洞 , 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为自己谋私的机会 。
没过多久 , 老家遇上了大规模开发 , 大部分人的地都被征收了 , 都获得了一大笔征地款 。
苏阿姨家同样赶上了征地 , 只是 , 她家的地不是很多 , 只有两个人的地 , 再加上分家时 , 父母把爷爷奶奶的其中一部分分了给他们 。
林林总总也有60多万 , 这笔钱 , 他们原要打算存起来做养老钱的 , 可是 , 婆婆又一次跳出来 , 说她的两个大孙子要做生意 , 让苏阿姨分别每人支持10万 , 还说赚到钱的话 , 会加利息还钱 。
其实 , 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婆婆的场面话 , 那给出的钱就是“肉包子打狗” , 从来没有还这一说法 。
当然 , 苏阿姨也没想过要让侄子们还钱 , 毕竟 , 她心里同样存着以为要侄子养老的想法 , 应该说她希望以此来讨好侄子 , 为自己的晚年铺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