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大伟/出国历险记


郅大伟/出国历险记


文章图片


郅大伟/出国历险记


文章图片


郅大伟/出国历险记


文章图片


嘈喝了半年多 , 2021年5月20日 , 我们一行二十几个筑炉工到达了成都 , 这次是受河南安装公司的派遣到哈萨克斯坦参加一个自动化玻璃窑炉的援建项目 。 半年前就完成了体检、办理护照等一系列出国准备 。 这是我第一次飞出国门 , 心情忐忑中带有些许向往 。
【郅大伟/出国历险记】
晚上一点多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登机 。 机上意外见到一位老乡 , 宜阳张午人 , 说是洛阳九创产业园的 , 到哈国去洽谈一个项目 。 7点多钟到阿拉木图 , 这是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 。 当然我说的是北京时间 , 这里还是半夜 , 和我们时差有6个小时 。 在机场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又转乘小飞机4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克孜勒(音译) 。 这是哈国东部的一个小城 , 机场也不大 。 这时天已亮了 , 乘车从机场到工地 , 一路可见城市建筑大都在三四层 , 建筑也比较粗糙 , 市内树木不多 , 大都是杨树 , 道路宽敞但行人稀少 , 从过往的车辆可以看出当地经济比较发达 。 聊天得知 , 当地的汽油、柴油相当便宜 , 因为政府补贴 , 油价甚至低于原油价格 。
工地位于市郊100多公里 , 占地有2000多亩 , 全封闭状态 , 周围是荒无人烟的大草原 , 吃住也都一般 。 住的是4人一间的简易房 , 但保暖效果很好 , 日常吃的多是包菜、米饭 , 偶尔也有大肉 。 听说当地牛羊肉很便宜 , 但我们吃的不多 。 白天站在工地高处 , 可见远处草原中有零星的牛、羊群 。 个别晚上还能听到工地外的狼嗥声 。
工地上除了我们50多个中国工人外 , 只有少量当地人 。 因为语言不通 , 极少交流 。 唯有在工地生活区经营一家小商店的夫妇能讲汉语 。 他们四十多岁 , 男的在工地上当司机 , 女的经营小商店 。 他们是建国初期受蒙骗集体出逃到哈国的那批新疆移民的后裔 。 男的一天收入9000坚戈(哈币) , 合人民币140元 。 当他们听说我们一天工资将近40000坚戈时羡慕不已 。 聊得多了 , 得知当年那批移民来到此处不久便后悔了 。 当初答应他们的诸多优惠大都是空头支票 , 让他们来此的目的是利用他们开发土地 。 近二十多年 , 这批华裔不断通过中国驻哈使馆提出回国要求 , 不过看来已不太可能了 。

工地上的生活单调、重复而有规律 。 12月底工期结束 , 休整了两天 , 我们最后一批8个人于2022年元月3日下午回到阿拉木图市 。 计划第二天乘飞机到阿特劳市再转机经荷兰回国 。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上 , 4日下午5点到达机场 , 这时离飞机起飞还有两个小时 。 进入机场就感觉气氛异常 , 机场内外都有民兵(哈国对军队的称谓)持枪戒严 。 我们小心谨慎地进入候机厅坐在一起 , 不大一会儿就见一群当地人手持棍棒冲进候机厅大声吆喝 , 到处乱砸 。 我们见势不妙 , 只好缩在一个角落 , 不敢动弹 。 事态越来越严重 , 大家都惊恐无助、不知所措 。 这时电话已打不通了 , 危难之际 , 一位当地老汉用简单的汉语询问我们是否是中国人 。 得到我们肯定后 , 这位老人主动站在我们身边充当保护人 , 对间或冲到我们身边的暴徒进行劝阻 。 我们虽然听不懂 , 但大概意思也明白 , 劝他们不要伤害中国人 , 这样持续了有几十分钟 , 其间又有4个人陆续跑到我们中间 。 其中两个是我们大陆的 , 一个是台湾基隆人 , 一个是韩国人 。 他们是看到我们受保护才过来的 。 这一刻我才感觉到作为一名中国人 , 在他国地位的不一样 。 要知道中国人这么受尊重 , 带上一面国旗就更能受到保护了 。
最后来了两名年轻的哈国人 , 用汉语和我们交流 , 得知其中一名曾经到中国乌鲁木齐留学 , 另一名是他兄弟 。 他说你们如果相信我 , 我可以带你们到安全地方去 。 听说他到中国留过学 , 我们都倍感亲切 , 再说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 , 也别无选择 。 这样我们12人跟随他俩出了候机厅 。 到了外面 , 才发现原来戒严的民兵都不见了 。
出了机场 , 街上也是一片混乱 , 附近还有枪炮声 。 这时 , 一个伊川同伴接到安装公司项目部电话 , 说是项目部人员已经给他的电话充了费 。 但是只能接听不能打出 。 一路上项目部领导不断询问我们的行程情况 , 告诉我们那两个年轻人就是当地政府指派到机场打探情况的 , 跟着他们走 , 到时有人会接我们 。 他俩带着我们穿树丛、走小路、踏雪在偏僻小路中行走了几个小时 , 于夜里1点多中才走上公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