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文章图片

天门|面目全非的千年古刹同安寺,似乎仅存千佛塔的石天门还值得一观


        同安寺在杭州没什么名气 , 如果不是为了打卡四岭水库的网红盘山公路 , 我也不会留意到它 。 据说这座古寺始建于北宋年间 , 中途曾遭毁坏 , 现在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都是后期重新修建 , 并且规模都不大 。 航拍视角下 , 就曾一度让人迷茫 , 怎么说也有千年历史 , 相对于崭新的停车位和盘山公路 , 怎会显得如此简陋和“破落” 。
       古寺位于同安顶海拔233米处 , 系临济宗禅寺 。 可惜我第一次过来 , 并没找到寺后遗留的四尊佛像舍利塔(两尊属宋代 , 两尊属清代) , 至于天王殿门左侧的宋代石缸 , 也没有仔细打量 。 倒是只需扫码不论金额的撞钟服务 , 让我驻足了片刻 , 顺便问了问值班的老人家 , 附近有什么古迹遗址 , 道不出所以然来 , 就只好先去寻找航拍时发现这座尖塔 。
         沿着山路来到塔底 , 原来这座已经略显锈迹斑驳的铁塔是当代主持为纪念释本定法师所筑 , 名为“千佛塔” 。 通过以往的同安寺资料可知 , 现在停车场位置的正中央原本也有一座 , 只是要“矮小”很多 , 不知道现在被移去了哪里 。 有趣的是曾经问过寺中的工作人员 , 竟然都不知道它们的出处和来历 , 其实塔身上都有明示 。
        手指点着数了数 , 现在的新千佛塔共十四层 , 为“六角棱形”结构 , 不同方向的柱面上都嵌有精致的佛龛造像 , 无论装饰花纹还是雕工 , 都堪称精美 。 可惜经历数年的风吹雨大 , 有些小瑕疵在所难免 。
         让人意外的是在塔下乱石丛中 , 还有块泰山石敢当 , 不知是谁所为 , 又是为何?因为其中的说法比较复杂 , 也只好避之为上了 。
         离千佛塔不远 , 往山下走 , 会经过“同安天门” , 这个景观据说是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所为 。 他小时候随母逃荒到这里 , 拜住持方丈为师 , 练武习文 , 而“三块石头搭起一扇门”就是方丈出的考题 , 显然 , 他成功了 。
         故事不知真假 , 但这样的自然景观 , 倒也的确有趣 。 两块巨岩石壁的间距仅半米左右 , 上宽下窄 , 刚好把滚落的巨石卡住 , 当人穿行其间时 , 抬头仰望 , 更能感觉到那分震撼 。
          从同安天门往下走 , 没几步路就是盘山公路了 , 临水库一面修建有观景平台 。 上去以后你会发现 , 在宽阔的突出部分 , 竟然都是玻璃地板 , 所以在这里不仅能居高临下欣赏四岭风光 , 还能俯瞰脚下的无边山色 , 微微带点小刺激 。 (图文作者:阿陆 ,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 , 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 )
        在观景平台入口还护栏一侧 , 都树有安全告示 , 这里禁止游客长时间逗留 , 更严禁搭帐篷露营 , 大家来些游玩时 , 也请自觉遵守吧 。
        从观景台出来后往上走二三十米 , 就是同安寺的财神殿 , 香火出乎我意料的旺盛 , 短暂的逗留期间 , 三三两两来烧香的人还真不少 , 而且目测以做生意的居多 。 后来听闻这里原来有人下山后中过500万大奖 , 才好像有点恍然大悟 。 因为此殿的佛龛摆放都是半开放的 , 我就没有拍照 。 继续沿大路而止 , 会遇见这处精致的捐瓦处 , 别的暂且不提 , 这结构这布局 , 俨然一座小巧的休闲茶室 , 关键是二楼还有露台哦!让我眼前一亮 , 倍感惊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