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涵盖生物地理人文的高分纪录片,连BBC也无法超越( 二 )



这部片是国内的第一部植物类纪录片 , 2019年在央视上线 , 豆瓣评分高达8.5 , 很多人更是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超越BBC的中国植物纪录片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当壁纸

它的导演李成才 , 曾经拍摄过《大国崛起》(豆瓣8.8)《华尔街》(豆瓣8.5)等高分纪录片 。 而这一次 , 他把镜头对准了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 用3年的时间 , 带着制作团队走遍了国内27个省 , 和国外7个国家的森林、草原、沙漠 , 只为展现中国植物是如何被世界发现的 , 又是如何影响世界文明走向的 。

正好哥哥弟弟也很喜欢植物 , 所以我们就在假期追完了这部纪录片 , 边看边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熟悉无比的植物 , 也有着这么丰富的经历啊!下面就来讲讲这部纪录片里 , 最让我震撼的几个点 。 (影片的资源我也整理好了 , 大家看到文末领取噢)一、你从未见过的植物奇景这里都有地球拥有三十万种植物 , 而中国已知的植物就有三万五千种 , 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 。 从南到北 , 从西到东 , 丰富多样的地形环境 , 孕育出了千形万态的生命 。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 为了争夺小昆虫们的喜爱 , 有4000多种植物会开花 。

梭果玉蕊我国特有的植物生命只有短短几小时

钻喙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犹如一条毛茸茸的狐狸尾巴

使君子会转头的“变色花”入药可辅助治疗小儿寄生蛔虫症而有的植物 , 也为了抵御昆虫的侵袭 , 进化出了自己的“独门武器” 。 海芋 , 就是其中之一 。

海芋把毒素作为自己的武器 , 一旦叶片被咬 , 毒液就会沿着叶脉输送 。

但魔高一尺 , 道高一丈 , 前辈们的惨痛教训 , 早已烙印在了甲虫的脑海中 , 他们学会了用下颚切断叶脉 , 破坏毒素的传导 。

从记录片中能领会到的 , 不只有植物的繁茂美丽 , 还有生物界的生存法则 。 在横断山脉的石头滩 , “雪兔子”会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 为了适应高原的寒冷 , 它们生出一层堪比冲锋衣可防寒防雨的绒毛 , 蛰伏数年 , 只为了开出那一生一次的花朵 。

苞叶雪莲花瓣进化成半透明 , 就像给自己花设置一个暖房 , 用来储存阳光 。 在人类口中所说的“生命禁区” , 它们拼尽全力成为距离天空最近的植物 。

塔黄生长在青藏高原偏远地区的流石滩上 , 这是中国非常有特点的一种生态环境 。 四周都是碎石 , 连只蚂蚁都很难见到 。

通过多年的生长 , 塔黄才能开花 , 这是它的成人礼 , 也是它的死亡仪式 。

李成才导演说:“塔黄的美 , 在于她的坚强 , 4000多米的海拔 , 蛰伏4、5年之久 , 只为了能够生存和繁衍 。 这一点和人类是一样的 。 ”

在茫茫的西北沙漠里 , 你会看到支付宝“蚂蚁森林”中的人气选手——梭梭树 。

为什么要把梭梭树种在这里?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是中国境内距离海洋最遥远的地方 , 也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 有3个北京、6个半广州那么大 。

中国南方地区下一天雨的降水量 , 可能就已经赶上这里一年的降雨 。 就在这样一片沙海 , 生长着100多种不同的植物 , 其中最强大的 , 莫过于梭梭树 。

梭梭树没有叶子 , 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 它选择只用纤细的枝条进行光合作用 。 一棵树龄几十年的梭梭树 , 风吹走了覆盖在上面的沙子 , 把它的根系暴露在外 。

交错盘杂的根绵延十几米 , 它们曾经深埋地下寻找水源 。 一棵梭梭树可以固定1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 , 当它们连成一片可以阻挡风沙 。

而一颗梭梭树的种子 , 只要在沙里得到微乎其微的水分 , 就会在数小时内迅速萌发 。

这便是“野蛮生长”的最真实展现 。 翻过高原 , 走出雨林 , 跨越沙漠 , 我们来到了平原上 。 这里有着影响了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农作物——水稻 。 千百年来 , 它都是我们最宝贵的主食之一 。

它是怎样进入我们生活的?以前又长什么样子呢?如果让时光倒流1万年 , 水稻其实是一种野草 , 我们现在管它叫“野生稻” 。

它有芒刺 , 防止动物侵袭 。

它长着倒钩 , 能够钩住过往的动物 , 好让种子散播到远方 , 让世代生命得以延续 。

它的种子快成熟的时候 , 就会变成黑色 , 成熟之后会迅速掉落隐藏到泥土里 , 只为避开动物垂涎的眼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