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栽培稻 , 因为有了人的需要和保护 , 所以芒刺、倒钩都已经消失了 , 成熟之后也不再主动脱落 。
金灿灿的色泽 , 饱满的稻穗 , 都在诉说着它与我们共生共荣的关系 。 二、教科书上的知识活了起来为什么我推荐每个孩子都应该看一看这部纪录片 , 除了能看到浩大精妙的植物王国 , 还因为片中巧妙地把地理和生物教科书的知识点融合 , 并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出来 , 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 。 比如第一集里的中国植被区域图 , 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 , 它就是初中地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
(中考真题)再深入到其中的“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 里面的喜马拉雅山脉 , 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作“生物多样性” 。
扶摇直上的高度、南北不对称的地势结构、印度洋的湿润气流 , 让它成为了极致的植物王国 。 海拔由低到高 , 植物由多到少 , 从喜热到耐寒 , 应有尽有 。
而喜马拉雅丰富的垂直地域分布 , 也是初高中地理青睐的考察点之一 。
(某高中的高考模拟题)翻过高耸的青藏高原 , 让我们把视线放到翠绿的湿润丘陵 , 其中也蕴藏着许多学问 。 一千三百多年前 , 一些从北方南下的民族 , 迁徙到现在的云南境内 , 想要依靠种水稻解决温饱 。 但他们无力与当地人抢夺珍贵的淡水资源 , 只好在没有河流的高山上想办法 , 找到灌溉水田所需要的大量水源 。
于是 , 「梯田」就诞生了 。 古人在山上修建水沟 , 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 , 模拟沼泽地 , 为水稻打造出一片“空中家园” , 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
(如今许多中国梯田已成为自然景点)而这个改变农业的壮举 , 也是被写进了教科书 , 成为每个孩子都会学习到的知识 。 看完这一集 , 相信大家都能做对这道初中地理题↓
除了梯田这一伟大创造 , 水稻的培育历程 , 也是我们都应该了解的内容 。 即使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 , 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特例——不育水稻 。 它们没有花粉 , 也没办法繁衍下一代 。
但出于本能 , 它们还是开了花 , 渴望又无奈地等待着 。
而这时 , 一台无人机呼啸而过 , 把正常水稻的花粉吹到了不育水稻的身上 , 让它们授粉得以结出果实 。
这就是让袁隆平爷爷投入了毕生心血的项目——杂交水稻 。
(初二人教版生物课本)水稻杂交 , 能够结合不同水稻的优势基因 , 但在自然界中 , 这个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
但比起命运 , 中国人更相信自己的双手 。 袁隆平爷爷带着专家团队 , 跑遍全国各地 , 终于在海南找到了一株天然不育的野生稻 , 让杂交水稻技术得以发展成熟 , 走向世界 。
除了水稻 , 我们也用上了更丰富的生物技术来培育水果 , 比如柑橘 。 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果种类 , 柑橘家族在全球农贸产品贸易中 , 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 而柑橘类的三大元老:香橼、橘子、柚子的老家都在中国 。
早期 , 我们把柚子和橘子杂交出橙子;香橼和橘杂交出莱蒙和粗柠檬;而橙子和香橼又杂交出柠檬;柚子和橙子杂交出葡萄柚......
(柑橘家族进化示意图)但杂交的过程中 , 却出现了一个变异体 , 它没有种子 , 只有果实 , 那就是脐橙 。
后来 , 我们把两棵脐橙的树连接在一起 , 拯救了脐橙 , 让他即使没有种子也能繁衍后代 。
而嫁接技术 , 同样是生物课上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
(初二人教版生物课本)可以说 , 这部纪录片不仅能给孩子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 同时也把教科书上的知识 , 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 让每一句理论定义 , 都有了画面 。 三、生动又深刻的文案堪称满分作文模板最后 , 还想和大家分享片中最触动我的一个点 , 那就是纪录片的旁白文案 。 和大家平时看的或许有些不同 , 这部纪录片采用了拟人化的描述方式 , 让一棵棵不会说话的植物 , 有了真正的灵魂 。 在聊到植物与人类的第一次相遇时 , 它说:人类 , 因植物而定居植物 , 随人类脚步而迁徙在这片大地上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
在回顾水稻的前世今生时 , 它说:站在一万多年时光的两端她们彼此瞭望形态迥异却又分享着太多共同的基因如果她们和人们一样是否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在描写寒冷高原上的山核桃时 , 它说:背靠昂扬的高山脚下是清澈的河流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光核桃在这个家感受着澎湃与豪迈生长得壮丽又狂野